基于水溶性共轭荧光材料的生物传感、肿瘤靶向细胞成像及载药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溶性共轭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吸光能力、分子导线效应、超分子自组装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和诊疗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目前,虽然有机染料、荧光量子点和纳米金等材料已经被广泛用于荧光成像研究,但荧光染料标记由于光漂白不适于长期观察,量子点又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水溶性共轭材料既具有良好荧光效率和光稳定性,又具有较低细胞毒性,可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纳米材料,因此可望在生物成像和纳米载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水溶性共轭材料目前在生物传感应用中需要加强特异性识别,在生物成像和纳米载药应用中则需要获得红光/近红外波段激发和发射的材料,并提高靶向性。因此,本论文在传感和成像体系中引入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透明质酸,通过透明质酸与特异性受体CD44蛋白的相互作用,模拟生物体系的多点识别模式进行传感检测;并且基于肿瘤细胞病变局部CD44表达明显升高的现象,进行肿瘤靶向细胞成像和诊疗的应用探索。本论文主要以水溶性共轭聚合物、水溶性共轭寡聚物、透明质酸及抗癌药物阿霉素等为原料,设计并制备了可用于生物传感,靶向载药及生物成像的复合纳米粒子。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一种基于阳离子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透明质酸复合探针定量检测透明质酸酶的新方法。在带有负电荷的透明质酸上连接抗癌药物阿霉素,与带相反电荷的共轭聚合物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等自组装,形成粒径分布在30-50 nm左右的纳米粒子。在该纳米粒子中,由于电子转移,共轭聚合物的荧光被阿霉素猝灭;当加入透明质酸酶时,它可以将透明质酸水解成片段,使透明质酸与共轭聚合物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减弱,使两者之间的距离增大,阿霉素被释放,共轭聚合物的荧光恢复。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透明质酸酶的检测限可达0.075 U/mL,而且我们用该方法检测人尿液中透明质酸酶的含量。并且,通过透射电镜等对该纳米粒子尺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将该纳米粒子通过CD44受体介导靶向进入肿瘤细胞,成功应用于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肿瘤靶向载药及细胞成像中。(2)以2,1,3-苯并噻二唑作为电子受体,两端以支链含亲水性羧基的芴作为电子给体,以苯乙烯作为共轭桥骨架,设计并制备了D-π-A-π-D结构的水溶性共轭寡聚物,其最大荧光发射峰在580 nm。然后,将该共轭寡聚分子通过胱胺连接到透明质酸上,通过具有疏水性共轭结构的寡聚分子、阿霉素和亲水性的透明质酸之间的自组装作用制备得到水溶性共轭寡聚物-透明质酸/阿霉素(M1-HA/Dox)纳米粒子。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的透明质酸酶及谷胱甘肽将能够分别降解该纳米粒子中的透明质酸及连接M1和HA的双硫键,从而同时实现靶向荧光成像和药物控释。
其他文献
分别采用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同一化探样品和矿石中的金进行了检测,比较了两种仪器测定方法的检出限、线性范围、分析速度、测试成本。实验结果表
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化学肥料施用对土壤污染影响严重。磷肥作为化学肥料中重要部分,大量施用于土壤,土壤板结、土壤可持续利用率降低日益严重。可持续性开发
代际冲突是指两代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差异而结成的矛盾关系,俗称为"代沟"。该文基于Rahim提出的冲突管理办法中五种经典模式,以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所出现的代际冲
中国的城镇化处于进一步的发展之中,而城镇化中的集体经济也面临一些困境。回顾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演变及其发挥的作用,提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在今天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
为了研究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超细颗粒物排放,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缸压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和燃烧分析仪组成的动态燃烧测试系统测录缸内压力,并计算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对“意向感受”和“非意向感受”的思考,无论是在他后来的伦理学探讨中还是在舍勒的伦理学思想中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胡塞尔与舍勒的视域融合,可以
目的 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抢救中实施常规急救护理,
言据性是一种揭示信息来源的语言研究手段。本文通过对英语财经类语篇言据性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言据性在英语财经文章中的人际功能。
本文从史料来源的角度,论述了史学与文学巨著《史记》与古代神话传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指出司马迂的蒐集、整理、加工和改造,使古代神话传说不仅成为《史记》上古史的主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内容广泛,覆盖元素多,要求检测周期短,且样品中各元素含量变化大。作为地学实验工作者,在选择分析技术和方法时除了必须满足对分析质量要求外,还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