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新元古代—古生代岩浆事件与中生代冷碰撞造山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uxin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造山带横亘于中国中部,自西向东由昆仑、祁连、秦岭、大别和苏鲁造山带等构成一条长约5000 Km的巨型造山带,是中国大陆的“脊梁”。中央造山带是一个复合的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以来长期活动、多期复合造山所奠定的最终产物,经历了新元古代及古生代的洋壳俯冲、微陆块的拼合和碰撞,三叠纪南、北中国板块群的汇聚和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以来的隆升、剥露和陆内造山的复杂历史。本文对中央造山带中段的丹凤断裂以南的南秦岭造山带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各个时期的演化。本文报道了南秦岭武当山群中广泛侵入的形成于705-716Ma的花岗岩类和闪长岩,以及形成于630Ma左右的A型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闪长岩。基于目前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资料,南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晚期的岩浆事件可以分为约800-700Ma和约630Ma两期。约800-700Ma时,南秦岭造山带曾存在过一个长期俯冲的过程,侵入了火山弧成因的花岗岩类和闪长岩。约630Ma时,由于板片反转而形成伸展裂谷,侵位了碱性岩类。由于华南板块的周缘在新元古代存在长期的俯冲作用,因此,华南板块当时可能位于Rodinia超大陆的周缘。在晚新元古代,扬子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曾经经历了类似的演化历史,暗示了它们当时离得很近甚至可能组成一个联合的古陆位于澳大利亚的西缘或西北缘。南秦岭的南部存在着一个形成于440Ma左右的由基性岩、正长岩、石英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和碳酸岩等组成的碱性岩浆岩带,为板内伸展裂谷的产物。本文根据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结果提出南秦岭古生代碱性岩的形成模式:区域的伸展事件使得南秦岭的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交代岩石圈地幔,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基性岩;与此同时,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的岩石圈地幔源区受到来自软流圈的熔体或流体交代,减压脱水熔融产生了岩浆。南、北中国板块于印支期碰撞。作为南中国板块被动陆缘一侧的南秦岭,其构造格架表现为前震旦纪变质基底与盖层之间的印支期深层滑脱构造和上部盖层板片的铲式构造样式为特征,具有坡坪式的结构,展示了多层次的滑脱变形,指示南中国陆块的向北俯冲的运动学特征。新的研究揭示,滑脱构造不仅发育在南秦岭东部武当,而且在西部的安康和平利隆起,变质基底与盖层之间发现向南剪切的双滑脱带。南秦岭的变质基底在由北向南的剪切-滑脱作用下,通过形成滑脱褶皱、双重构造或背形堆垛式双重构造等方式而隆起,同期或随后的剥蚀作用则使得基底地层被剥露出来。南秦岭变质基底呈现低级变质相(绿片岩相)特征;滑脱剪切带中的中低温石英组构表明滑脱带为形成地壳上部较冷的环境;南秦岭无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这表明南秦岭印支期为一个典型的冷碰撞造山带,与具有高级变质相、高温韧性变形和普遍局部熔融的高喜马拉雅热碰撞造山带有本质区别。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位于秦岭南缘,本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巴山弧形构造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模拟结果表明,大巴山地区印支期-燕山期主造山期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轨迹受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和前缘两侧隆起所控制。大巴山弧形构造是在早期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前缘两侧隆起的砥柱作用、滑脱作用为主要控制因素而形成的。
其他文献
<正>1被高大的宫殿宫墙遮蔽在角落里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干净,二月兰就悄悄地开放了。看见斑驳的紫红色宫墙围合着的英华殿南院里盛开着的二月兰,想到薰衣草的无边无际。英华殿
期刊
扩权强镇是一项地方政府积极转变职能的重要手段、先进探索的政策。横埠镇在扩权强镇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分析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阻碍
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是,可供直接开发利用、经济价值较高的矿床却很有限。中国硅藻土资源优势明显、储量丰富,是硅藻土的主要生产国。在
闻一多先生在民族的根本神话和神话诗学两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更大的成就还在于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探索。闻一多先生抓住意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这个关键 ,展开系统联想
实现影视景物形象的真正全息三维显示是当今影视科技发展的前沿,世界科技发达国家都投入了科研力量从事相关研究并已获得一定成果。此项研究的意义远远超出目前"影视行业"狭
[目的]复习全国近15年来麻风病误诊的文献报告、误诊报告的分布、被误诊的病种及误诊原因等。[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cnki.net)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http://www
以江苏银行宿迁分行和宿迁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建筑实体为例,分析了高烈度地震区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的过程。首先进行了高烈度地震区结构采用隔震及消能减震技术的可
氢化物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基于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度法,兼有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近年来作为一种光谱分析技术,该技术灵敏度高,基体干扰少,在砷、汞等挥发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