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CH+H解析势能面及其动力学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EX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甲基(CH2)分子由于具有一些独特的光谱和化学特性,在天体物理和燃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CH2分子的研究在化学领域的广泛盛行,对它的光谱性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主体。首先,本文运用从头算多参考组态(MRCI)方法和aug-cc-pV5Z大基组计算了CH2体系的两体项HH和CH的势能曲线, MRCI方法相比于单参考组态方法对分子之间的相关能的考虑很全面,因此这种方法适合用来对原子分子进行从头算计算。运用MurrellSorbie(MS)函数,AP函数分别对两体项CH,HH以及三体项CH2共16478个能量点进行了拟合。得到的新的函数表达式是完全解析的,可以用来很快地计算CH2势能面的动力学性质。其次,基于新的CH2势能面,为了能够呈现出C+H2→CH+H体系完整的动力学性质,我们研究了这个反应的激发态(1D)势能面上的标量性质和矢量性质。计算了不同碰撞能0.1-0.6eV下反应分别在v=0,j=0,1的反应截面以及反应在特定碰撞能0.08eV下不同的转动能级j=0,1下的微分反应截面。并和2001年Bussery Honvault等人、2003Banare理论值以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以前势能面的计算结果吻合的很好,从而验证了新构建势能面的准确性。为了更广泛地比较其它科学小组所构建的CH2势能面上的性质,检验新C+H2→CH+H势能面的质量,我们还做了这些研究:使用准经典轨线计算方法,研究碰撞能分别为0.1,0.3,0.5eV时,C+H2体系的动力学性质,然后研究了转动激发对C+H2体系的动力学影响,最后研究了同位素效应对体系的动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性质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C+H2→CH+H体系的理解。
其他文献
本实验研究戊二醛处理猪主动脉瓣(猪瓣)的交联反应,希有助于改进生物瓣膜的化学处理。将猪瓣浸泡在pH7.4、0.65%戊二醛溶液中12h,瓣叶胶原固相氨基含量、瓣叶胶原氨基酸组成、浸泡液中戊二醛浓度和瓣叶收缩温度等变化趋于平稳,表明交联反应已经完成,并且交联比较稳定。并平行观察4%甲醛处理猪瓣的交联反应,浸泡1h,瓣叶胶原固相氨基含量和瓣叶胶原氨基酸组成已趋平稳,表明交联反应已经完成,但是瓣叶收缩温
由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经较大剂量60Coγ线照射后,猫皮皮片胶原耐热碱和胶原酶水解能力明显下降,但皮片经0.01%—0.10%戊二醛预处理能提高其耐辐照能力。照射-冻干组皮片明显优于相应的冻干-照射组皮片。
1黑帽悬猴(Cebus apell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灵长类系统发育关系一直以来被广泛关注,但依然存在分歧。目前只公布了46种灵长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以线粒体基因组为标记研究灵长类系统进化,数据尚不充足。黑帽悬猴是世界珍稀物种,研究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有助于了解其遗传结构特征和系统进化地位,为物种和其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PCR扩增、测序和拼接技术首次获得取自昆明动物园的一只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多肠目涡虫属于涡虫纲,海产,独立生活。通常认为扁形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过程中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分歧点,而其中的涡虫纲,不仅由于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分类、区系也极有规律,在动物进化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它们是动物界中首次出现中胚层和两侧对称体制的种类,涡虫一直成为实验动物学研究胚胎体轴的建立、早期神经和器官的发生等基本发育过程的一种极有价值的模式材料,对动物
薄背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多肠目,海产。其取材方便并且在实验室容易培养。扁形动物在动物的进化史上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从扁形动物开始首次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制、中胚层、神经中枢和感光的眼点等重要的结构,因此成为研究两侧对称起源与演化、中胚层的形成以及神经系统演化的好材料。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所以近百年来一直是研究动物神经再生和组织器官的理想材料之一。并且涡虫与哺乳动物以及人类的许多基因的同源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典型代表动物之一,具有三胚层和两侧对称机制。作为两侧对称动物早期的分支,涡虫在动物进化中出现了中胚层、神经中枢和感光的眼点等重要结构。由于中胚层的出现,涡虫产生发达的肌肉组织,极大的增强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梯形神经中枢系统的出现,加强了动物在复杂外界环境中趋利避害的适应能力。这些结构不仅使得它们在由漂浮生活或固着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转变,更为进化史上动物上陆提供了基础,属于动物进化过程
近几十年里,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实验上和理论上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含时光电子能谱理论结合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探测核坐标系下振动波包的运动过程。当原子和分子处在强激光场作用下,会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现象,而这些有趣的现象在弱场的作用下是观察不到的,并且此时量子力学的微扰理论也已不再适用。含时量子波包方法,既具有经典物理的直观性又具有量子力学的准
长期以来,求解含时量子系统一直是大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近些年来含时粒子问题的应用已经扩展到物理学的很多领域中[1-5],例如,实验冷却原子领域,依靠激光束或者其他电场[6]和磁场[7]来控制原子,以及粒子在Paul trap[8,9]中的量子运动。本论文将用广义线性量子变换理论求解一类含时量子问题,所得理论结果为实验上研究含时量子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含时量子系统的普遍、便捷、有效的求
自Lotka-Volterra模型被提出后,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就受到生物学家和数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并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篇学位论文研究了几类捕食者-食饵模型,分析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得到了系统全局渐近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并且讨论了可能出现的分支问题.还考虑了扩散效应下的捕食者-食饵系统,得出扩散效应对分支问题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为五
时代不断更迭,岁月不断变迁,唯有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站在今天,纵观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时代与岁月总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作为17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伦勃朗的作品彰显着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而中国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作品,承载着中国绘画对意境的高度概括。两位艺术家虽相差二十岁,却身处同一时代,一同经历历史的巨变。因此,对西方的画家伦勃朗与中国的画家朱耷进行细致分析,对比二者的相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