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边疆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推进战略中的应有之义,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体系结构,影响着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局,是我们进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日渐繁荣,边境贸易已经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对外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在一些边境口岸城市,边境贸易不仅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优化了地区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边境贸易若要持续繁荣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边境口岸作为载体,因为口岸是陆路边境地区边贸经济发展的基石,边境贸易需要借助口岸的通道作用来优化地区的资源配置,通过货物的集散扩展产业链,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即边境贸易促进边境口岸的发展,而边境口岸又反过来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实践证明,口岸繁荣的边境贸易使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许多边境城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贸易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效应辐射整个区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大门,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边境贸易和城镇化的发展均位于边疆民族地区前列。本文选择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研究范围广大的边疆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并据此探寻二者协调发展的机制,这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以及国家当下致力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结构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综述,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对边境贸易和城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边境贸易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相关介绍和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说明。第四章是实证部分,利用VAR模型对1990—2013年内蒙古的边境贸易和城镇化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先后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稳定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第五章是结论及政策建议部分,依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边境贸易和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