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等微生物侵入根管系统中的牙髓组织导致牙髓病或根尖周病,这种被微生物感染的根管系统常被称为感染根管。人们对微生物在感染根管内的发展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感染根管内的细菌对揭示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发病机制起着关键作用。口腔内常驻菌多达500种,但只有那些能够穿透牙体硬组织或牙周组织屏障进入根管系统并抵制宿主免疫系统的细菌才会引起根管系统中牙髓的感染。从1894年Miller首次证实感染根管内存在细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厌氧菌已被公认是感染根管内的优势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一些新的菌种,尤其是未获培养的微生物相继被检出。本实验旨在从微生物的总数变化、6种优势菌的检出率及其与临床症状和体症相关性和定量分析进行研究,为深入探讨治疗过程中感染根管的菌群控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更好地评价我院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一三种感染根管内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本研究针对临床上收集的57例感染根管,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初步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西安地区感染根管的患者菌群分布特点为:产黑色素菌属中牙髓卟啉单胞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是最高的,其次是肠道菌属的粪肠球菌、链球菌属的咽峡炎链球菌、乳杆菌中的嗜酸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消化链球菌属中的微小链球菌和普氏消化链球菌、梭杆菌属中的具核梭杆菌与坏死梭杆菌、放线菌属中的粘氏放线菌、韦荣菌属中的小韦荣氏球菌。其中产黑色素菌属、放线菌属与梭杆菌属与三种分类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二感染根管中六种厌氧菌与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研究应用16S rRNA PCR技术测定感染根管内6种细菌的检出率,分析根管内细菌种类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关系。采集48例感染根管样本,按照临床症状或体征分为自发痛、叩痛、窦道3组,提取样本细菌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的方法检测细菌种类,计算检出率。结果显示:检测病例48例,其中35例检测到待检细菌,检出率达72.9%。检出率最高的是牙髓卟啉单胞菌(35.4%),其次是牙龈卟啉菌(31.2%)和粪肠球菌(29.1%),咽峡炎链球菌为(18.7%),仅2例能检出古菌,轻链球菌未检出。统计学分析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与自发痛、粪肠球菌与窦道分别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根管感染是多重细菌感染;其中这5种细菌是感染根管的优势菌;感染根管内的牙龈卟啉菌和粪肠球菌能检出与临床相关的症状或体征。实验三三种细菌在感染根管中的定量分析本实验讨论感染根管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髓卟啉单胞菌、粪肠球菌所占比例与总细菌量的比较,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髓卟啉单胞菌、粪肠球菌与感染根管发生发展是否有关系。方法:常规PCR方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为阳性的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总菌量。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P < 0. 05 ),不同分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髓卟啉单胞菌、粪肠球菌所占比例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结论:感染根管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髓卟啉单胞菌、粪肠球菌的数量水平及细菌总量与感染根管发展有密切关系,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牙体牙髓病学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