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opty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的论文。 企业融资问题,尤其是企业融资偏好和成本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中国公司上市的计划性(交易对象额度分配)与交易的市场性(交易主体完全自由)之间的背离,决定了股市发展的争论性和曲折性。2001年以来,伴随着股市的深幅下挫,对企业融资偏好这一问题的讨论又热烈了起来,国内理论界不少人认为:中国企业的融资尤其是外部融资顺序并没有遵循Myers和Majluf(1984)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OrderTheory,又称后M-M规则,以下简称PO),即先是内部留存收益,然后是外部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中国的融资顺序完全违背了这一顺序,企业过于偏好股权融资。 根据证券交易所国际联合会的统计数字,到2004年底,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35432家,股票交易市值为28.2兆美元,掘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亚洲19个国家或地区上市公司家数和股票总市值分别增长了89.2%和56.3%。据国际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结果也显示,全球股票交易远大于债券交易。 如果按PeckingOrder的理论,企业并不偏好股权融资,为什么股市却又如此庞大和重要?优序融资理论是否完全适用于指导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实践?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并没有拘泥于优序融资理论,而是通过改进后M-M规则的局限性,通过更符合中国现实的条件假设,对我国企业融资偏好方式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阐述了企业融资市场的结构和偏好,以及形成这种偏好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能够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化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通过对理论和现实背景的梳理,提出了本文选题和研究的意义,回顾了国内外融资结构和融资偏好的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文章基本框架,最后对本文研究方法、特色、不足之处作一概述。 第二章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首先文章对席卷全球的股权融资浪潮进行了概述,通过数据说明三大股市的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接着,文章对不同国家的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其中又分为对发达国家的分析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细致的比较。文章着重对美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有趣结论是:在美国,90年代以来外部融资行为与1971-1989年的情况有变,说明除了企业规模外,时间也是PO的重要检验因素。 第三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分析。首先,文章介绍了14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发展情况,继而通过对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的资本结构比较、对股权融资水平与趋势的描述、对上市公司整体融资结构判断,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融资偏好,然后通过对成本因素以及对政策及制度层面的研究,深层次剖析了中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第四章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分析。首先,用EVA分析法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对融资效率的影响,接下来,详细说明了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最后文章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对投资者利益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政策建议。本部分基于前面的分析,从债权人的引进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与防范内部人控制、规范股权融资参与者的行为三方面阐述了中国企业融资结构应有的理性选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