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运城盆地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ve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城盆地从古至今地裂缝活动比较频繁,尤其是到了现代,随着经济和人类工程活动迅猛发展,特别是对地下水的高强度开采,地下水降落漏斗持续扩大,导致地面沉降的产生,引发了大量的地裂缝。地裂缝所到之处,造成房屋开裂、地面设施破坏、农田灌溉大面积漏水及毁坏。地裂缝灾害危害程度需由相应的危险性评价来量化和把握,且事关社会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地裂缝灾害开展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应用“山西省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及“山西六大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野外调查取得的成果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汾渭盆地地裂缝地面沉降空间数据库建立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为依托,对运城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取得如下成果与进展:1.在对研究区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城盆地地裂缝灾害发育的地理、地质背景以及地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概括总结出运城盆地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来实现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指标因子的图层化处理。其中,在利用缓冲区分析法来派生所需数据信息时,考虑到不同规模的断裂或地裂缝对地裂缝灾害的危险程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本文确定根据其规模来创建相应宽度范围的缓冲区,避免了像以往那样,不考虑差异性,直接统一进行buffer处理的弊端。3.在深入分析运城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运城盆地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提出了地裂缝危险性指数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栅格数据的复合分析模式基于各指标因子的相应权重值进行运城盆地多层指标因子图层空间信息的自动复合叠置,获得了地裂缝灾害危险性分区图。进而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轻度危险、基本不危险四个等级区域,其中高度危险区域面积约为468.72km2,占总面积的7.6%;中度危险区域面积约为826.29km2,占总面积的13.5%;轻度危险区域面积约为2579.13kmm2,占总面积的42%;基本不危险区域面积约为2265.39km2,占总面积的36.9%。
其他文献
学位
GPS定位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全天候作业,无距离限制,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使得GPS定位技术在测绘,导航,通讯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大地测量定位方法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应用已从单向、静态应用的WebGIS阶段发展到资源自由整合与动态聚合的WebService时代,采用WebService技术的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模式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