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cius on Human Nature and Human Dignity

来源 :Goswami Ashwinkumar Sanjay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中国在战国时期的儒家哲学家,对儒家思想的阐释和传播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亚圣”。他的著名理论是关于人性的“人性本善”。在他看来,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善良“种子”,这些“种子”必须被培育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关于孟子的人性理论已经有很多研究,不过,基于孟子哲学来讨论人的尊严的研究还不多。以往关于人的尊严的研究大多是从西方哲学出发。而实际上,孟子的人性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尊严。孟子的人性论直接就为人类的尊严奠定了基础。孟子认为,关于人性,我们都有“四端”:仁、义、礼、智是我们人性固有的倾向,因此我们具有与生俱来的人类尊严,我们只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培养这一点。孟子说,人有这种人性的萌芽,而其他动物则没有。孟子的修养理论与其对人的尊严的理解是相互关联的,由此也可以得出,人的尊严也依赖于不断地修养。孟子承认人们与生俱来的尊严,基于其人性论,人的尊严不应当被侵犯或丧失;另一方面,人的尊严并不是现成的,也不仅只是消极地要求他人去无条件地尊重,它更多地取决于人自身的内在努力,总之,人的尊严是有待实现的。孟子为以人的尊严为目标的认为人应该发展自己的美德,最终成为圣人。在此意义上,绝大多数人都并未完美实现其尊严,正如我们都并非圣人,然而这并不否定我们都有人的尊严。孟子要求满足某些条件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美德以及尊严。本文在对《孟子》相关文本的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对照了其他哲学家的人性观点,主要论述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人性理论如何理解人的尊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相关研究综述等。第二章试图对已经存在的关于人性的各种观点进行解释。中国哲学中存在三种关于人性的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荀子说,人的本性,生来就有贪利之心。而如果每个人都为了利益生活,利益与利益相互冲突,这将导致人们陷入巨大的混乱。我用荀子的眼耳为例,荀子说,看和听的活动,无非是从眼睛和耳朵分别出来的。如果我们欲望得到更多,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混乱,荀子说我们需要老师和圣人的正确指导,这就是礼仪的起源。既然我们需要礼仪,这就说明,人性是恶的,是需要矫正的。荀子说,如果性善,礼从何来?他回答说,仪式是圣王的有意工作,就像木匠雕刻一块木头和制作器皿一样。这是木匠进行的活动,而不是木材的原生能力。之后,我论证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非善非恶的论点。在这个论点中,我将尝试从文王武王和幽王厉王的例子来解释告子说人性是既不善又不恶的理由,以及他关于人性的看法是可以转化的观点。在第一章的第三部分,我试图解释“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不善”的观点。总之,在论文的第二章中,我展示了中国哲学中关于人性的几种观点。第三章主要论述孟子关于人性的思想,这是我论文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本章的第一部分中,我将人性解释为自然倾向,人类的本性中天生就有四个萌芽。由此,所有人都能练就四种心(仁爱的心、正义的心、遵守礼节的心、知晓是非的心),因此可说我们有良好的人性。在本章中,我试图解释所有人类都有这四个萌芽,根据孟子的想法,我们需要培养它们。如果我们培养我们的四端,我们就可以实现人性。但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适当的修养而没有实现其四端,那并不是说他没有这种本性。我试图根据宣王以羊换牛的故事来解释人的本性的仁慈。在那个故事中,宣王遵循他的仁慈之心。在本章的第二部分,我试图具体解释孟子的四端。仁的意思是对他人表示同情或关心他人或为他人做好事。在早期的儒家中,仁与人伦关系密不可分。义由羞耻感而来。孟子思想中的礼,一是举行具有社会政治活动的适当标准,二是举行真正的礼节。智指的是辨别是非的美德。我试图在如下意义上解释孟子的论点:孟子认为人性的这些美德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我重点解释了孟子关于仁和义的理解。我论证了仁爱他人对孟子的意义,孟子如何传承普世爱的观念。孟子认为,一个人应该首先爱他的家人,但是爱又不能止于爱家人,应该将这种仁爱扩展到爱陌生人乃至爱世间万物。我试图解释孟子的义的美德,孟子是第一个将仁义结合为美德的人。在本章的第三、四部分我基于孟子对荀子和告子人性论的回应。我将解释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为何荀子是错误的。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述是基于人类的原始的善的萌芽。荀子的观点是人既然会犯错,就说明他并非一开始就是善的。而孟子说,一个人做错了,不是本性的错。荀子认为,圣王见人性为恶,立定法制。为了证明孟子在人性善上是错的,荀子说如果人性本善,我们就不需要圣王,我们可以忘记礼节。但是孟子认为,尽管人性本善,我们仍然会作恶,因而基于人性本善是可以解释圣王和礼仪的意义的,他们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修养自己本有的善性。在第二部分我试图解释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的争论。在这一部分我论证了告子的解释忽略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告子的观点将导致人的后天修养丧失其背后人性的基础。在我论文的第五章,我试图解释如何理解人的尊严以及孟子关于人性的理解将通向何种关于人的尊严的理解。我首先解释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尊严的观点,亚里士多德主要从人的理性角度来理解人性以及人的尊严。之后,我详细解释了康德关于人的尊严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人是目的,每个人因为具有理性能力因而应该作为目的而被尊重而不能仅仅被视作实现他人目的的手段。与亚里士多德类似,康德也将人性的观点与人的尊严的观点进行了联结。在本章随后的部分,在与关于人性和人的尊严的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康德)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我将论证孟子关于人的尊严的思想。就人性是有待实现的而言,亚里士多德与孟子有类似处;但是孟子对人性的理解并不是从理性出发的。康德强调人的尊严作为一种人的权利的基础。由此,我试图总结孟子关于人性和人的尊严的整体理解,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人的尊严作为人的高贵性所在以及人的尊严作为每个人有待实现的本性之善。我试图解释人性的四端与人的尊严有联系,以仁与义为例,我解释了人性如何与人的尊严相关。人的尊严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修身来赢获的。基于人性,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差异。而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人性来获得人性的尊严,就此而言,人的尊严是有待实现的。总而言之,孟子关于人性尊严、修身养性、人性与人性尊严关系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意义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语音合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车载语音导航、电子书朗读、AI虚拟主播等场景具有广泛的技术应用,促进了智能语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语音合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合成语音的自然度与可懂度有了较大的提升。随着语音合成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鲁棒性的语音合成、混合语言语音合成、多说话人语音合成、富有表现力的情感语音合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情感语音合成使机器表达更有人情味,能
学位
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中发展起来政党,当时国内外的局势使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初期就十分重视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思想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以防御与谋求统一为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统一政权受到反革命组织军事与经济的双重威胁,而在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的国防工业基础薄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一边倒的投入社会主义阵营,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伴随着苏联对中国的工业援助有了快速的
学位
土壤作为地球上不可分割的主要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农业活动的物质根基,关乎到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健增长,我国土壤环境现状却令人担忧,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云南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因而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更为严峻。国家政府一直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格外重视,实施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重大项目,
学位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家长对待子女学业的态度影响子女的课业负担,关系着“双减”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实,因此了解家长的子女学业观具有实际意义,只有明确部分家长的认识盲区或误区,才能对症下药,促进家长的教育理念弃旧趋新(如抛弃“唯分数论”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评定观念等),降低家长的自我卷入水平作用,减轻子女的课业负担。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小子女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态度及行为变化,通过对比前人的研究结
学位
形音义三者关系复杂的多音字一直都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多音字本体研究的成果颇为丰硕,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还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以往的多音字研究多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留学生们的多音字习得情况,对于自然口语中的多音字使用情况尚无人研究,故笔者对二语学习者自然口语中多音字的产出情况进行了考察。笔者的考察对象都是高水平的汉语使用者,他们分别来自英语文化圈和汉字文化圈。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探讨高水平二语
学位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命的重视和关注超越了之前,特别是伴随着动物权利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于生命的理解有了不同的观念。在现有的各种文化中,对于生命的阐释也都各有不同,这种多元的生命观能够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提供有益的视野。佛教作为一种印度的宗教,进入中国社会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历经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了中国人对待生命的观念。对于佛教生命观的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哲学在生命
学位
拒绝语是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也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拒绝语的表达特征受到表达者母语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分析和了解拒绝语对汉语学习者、国际汉语教师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把20至30岁之间的31名欧美国家汉语学习者及27名日韩国家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与61名汉语母语者作为对照,通过语篇补全测试问卷和情景式访谈对话的方式进行语料收集。在言语行为理论、性别差异理论、礼貌原则及相对指向
学位
“话题链”的提出为考察汉语的篇章衔接和连贯提供了新角度。虽然话题链的本体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是引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不多,尤其是高级水平汉语口语教学。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笔者收集了领航项目传媒课6名学生的单班课课堂录音,以及学习材料,对课堂录音进行了挑选和转录,并且对学习者语料和母语者语料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借鉴已有的本体研究成果,包括回指、语篇衔接和连贯、修辞关系等,对学习者语篇和母语者语
学位
折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法。为了物品的储存和功能的需要,人们经常选用折叠的方法让物品在使用时展开,存储时收起。通过折叠,材料将在形式和空间上产生变化,从二维平面转换到三维立体。在平面设计中,折叠的视觉,或视觉的折叠,是一种形态设计的创作方法。折叠形态可以通过平面构成的模拟去改变图形或图像的形式,表现立体空间的视觉效果。折叠的艺术手法也可以被实践应用在设计作品本身,突破平面设计中所谓的
学位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大量自然或人工边坡,地震滑坡是常见的地震灾害现象,且往往破坏性高、受灾面积大,对我国山区建筑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对边坡动力响应的研究一直是边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地形因素、岩体结构及物理力学特性、锚固状态以及地震动参数等因素均对边坡动力响应产生影响,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较少涉及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