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越发展,金融越重要。金融业在并购案例中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现阶段,各国资本相互流通,贸易壁垒降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逐步向国际标准靠近。境外商业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普遍采用设立分支机构、参资入股等手段。在2007年次贷危机中,全球金融业受到重创,国外银行受到这波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部分金融机构在此次危机中由于破产倒闭而退出市场,部分金融机构虽然在此次危机中幸存下来,但是流动性的下降也促使其缩减规模和业务范围;而国内银行相较国外银行来讲,所受影响较少,在客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加强了证券投资者的信心,这就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并购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也更容易进行。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外市场进行了20多次并购,这些并购事件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所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并购的案例研究,同时也证明了本文以银行并购案例作为研究内容,具备可行性。银行并购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协同效应,吸引国内许多银行主动参于进去,这为本文选择研究银行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提供必要性,本文希望经过对未来银行并购提出建议。
在近些年的并购案例中,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这一案例最具有研究价值,它是中国大陆非国有银行对香港地区银行进行并购的数额最大的一次,此次并购引发各界的争议,评级机构、学者与股票市场投资者等对这次并购褒贬不一,但此举毫无疑问是招商银行走国际化战略极其重要的一步,本文主要通过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前因后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此次行为做出公正合理的评判,并为其他银行并购给出建议。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目的,采用三种研究方法用于论文撰写,随后简述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商业银行并购综述,包括相关理论、文献综述和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现状分析。相关理论包括并购、银行并购和并购的主要形式相关概念的论述。国外研究综述从并购动因和实证方法这两方面研究。国外研究发现并购动因是为获取财务协同效应或者收购管理不善的企业。实证方法的研究分为银行并购的市场价值效应和银行并购的效率效应这两方面,在对市场价值效应分析发现学者对美国2000年前的并购案件进行研究,发现只有少数银行并购能带来正效应,多数银行并购并不能带来正效应,对欧洲银行并购案例分析,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有的研究表明可以带来正效应,有的研究却认为只能带来负效应;对并购效率分析发现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重复区域越大,并购效率会得到提升。国内研究则比较混杂,并未划分的很明晰,但是多数学者对国内银行并购实证研究得出,银行并购效率在短期内下降,长期又恢复到有效状态。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规模从2014年开始回升。
第三章是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对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的背景进行简介,以及对其并购背景也进行分析。此次并购的原因本质上是源于招商银行有寻求国际化发展的愿景。分析其并购进程,发现招商银行的并购目的很明确,它的目的是通过并购永隆银行成为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谋求共同发展,获取协同效应。但是由于对并购时机把握的不准确,导致其并购成本过高。通过分析招商银行并购后的实际表现,发现招商银行在市场上的跨境业务份额上升,跨境金融产品日益增多,与前期确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逐渐体现协同效应。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并购进行绩效研究,选取2006-2014年的部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招商银行在并购之初出现效率下降的现象,短期内出现波动,之后效率又恢复到最佳状态,从长期来看,此次并购活动是有效的。第二部分是协同效应分析,本章首先对协同效应的含义进行介绍,随后在众多方法中选用了贴合案例实际的因子分析法,其次,选取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在2006-2013年的11个财务指标为研究对象,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并购绩效因子得分在并购之后的年份逐渐提高,说明此次并购长期内为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带来协同效应。
第五章为总结及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透彻分析之后得出的建议,希望在本文研究之后能够对其他银行并购提出有实质性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实证研究部分,选择用DEA方法分析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绩效研究和因子分析法对并购协同效应进行分析。DEA方法选取2006-2014年为时间跨度,以员工人数、固定资产和总负债作为投入指标,以营业收入、投资、贷款和垫款总额作为产出指标,实证结果表明招商银行在并购之初出现效率下降的现象,短期内出现波动,之后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又恢复到最佳状态,从长期来看,此次并购活动是有效的;因子分析法的指标选取是基于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获取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利用SPSS分析后,发现招商银行在2006-2013年的11个指标主要由盈利能力、成本管理、发展能力这三个公共因子解释,永隆银行的11个指标主要由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这三个公共因子解释,得出结论: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的此次并购在长期内体现出协同效应。该结论与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的实际情况相符。
并购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也更容易进行。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外市场进行了20多次并购,这些并购事件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所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并购的案例研究,同时也证明了本文以银行并购案例作为研究内容,具备可行性。银行并购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协同效应,吸引国内许多银行主动参于进去,这为本文选择研究银行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提供必要性,本文希望经过对未来银行并购提出建议。
在近些年的并购案例中,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这一案例最具有研究价值,它是中国大陆非国有银行对香港地区银行进行并购的数额最大的一次,此次并购引发各界的争议,评级机构、学者与股票市场投资者等对这次并购褒贬不一,但此举毫无疑问是招商银行走国际化战略极其重要的一步,本文主要通过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前因后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此次行为做出公正合理的评判,并为其他银行并购给出建议。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目的,采用三种研究方法用于论文撰写,随后简述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商业银行并购综述,包括相关理论、文献综述和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现状分析。相关理论包括并购、银行并购和并购的主要形式相关概念的论述。国外研究综述从并购动因和实证方法这两方面研究。国外研究发现并购动因是为获取财务协同效应或者收购管理不善的企业。实证方法的研究分为银行并购的市场价值效应和银行并购的效率效应这两方面,在对市场价值效应分析发现学者对美国2000年前的并购案件进行研究,发现只有少数银行并购能带来正效应,多数银行并购并不能带来正效应,对欧洲银行并购案例分析,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有的研究表明可以带来正效应,有的研究却认为只能带来负效应;对并购效率分析发现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重复区域越大,并购效率会得到提升。国内研究则比较混杂,并未划分的很明晰,但是多数学者对国内银行并购实证研究得出,银行并购效率在短期内下降,长期又恢复到有效状态。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规模从2014年开始回升。
第三章是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对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的背景进行简介,以及对其并购背景也进行分析。此次并购的原因本质上是源于招商银行有寻求国际化发展的愿景。分析其并购进程,发现招商银行的并购目的很明确,它的目的是通过并购永隆银行成为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谋求共同发展,获取协同效应。但是由于对并购时机把握的不准确,导致其并购成本过高。通过分析招商银行并购后的实际表现,发现招商银行在市场上的跨境业务份额上升,跨境金融产品日益增多,与前期确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逐渐体现协同效应。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并购进行绩效研究,选取2006-2014年的部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招商银行在并购之初出现效率下降的现象,短期内出现波动,之后效率又恢复到最佳状态,从长期来看,此次并购活动是有效的。第二部分是协同效应分析,本章首先对协同效应的含义进行介绍,随后在众多方法中选用了贴合案例实际的因子分析法,其次,选取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在2006-2013年的11个财务指标为研究对象,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并购绩效因子得分在并购之后的年份逐渐提高,说明此次并购长期内为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带来协同效应。
第五章为总结及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透彻分析之后得出的建议,希望在本文研究之后能够对其他银行并购提出有实质性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实证研究部分,选择用DEA方法分析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绩效研究和因子分析法对并购协同效应进行分析。DEA方法选取2006-2014年为时间跨度,以员工人数、固定资产和总负债作为投入指标,以营业收入、投资、贷款和垫款总额作为产出指标,实证结果表明招商银行在并购之初出现效率下降的现象,短期内出现波动,之后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又恢复到最佳状态,从长期来看,此次并购活动是有效的;因子分析法的指标选取是基于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获取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利用SPSS分析后,发现招商银行在2006-2013年的11个指标主要由盈利能力、成本管理、发展能力这三个公共因子解释,永隆银行的11个指标主要由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这三个公共因子解释,得出结论: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的此次并购在长期内体现出协同效应。该结论与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的实际情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