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银屑病是受免疫调节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齐多夫定(AZT),一种传统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改善HIV感染者的银屑病症状,但机制不详。一方面,众所周知AZT可损伤线粒体,此损伤效果是否与AZT的疗效有关,未见报道。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AZT可以通过抑制ADAM17糖基化抑制其活性;而已证实ADAM17/EGFR轴在银屑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其的抑制可能是AZT的疗效机制。另一方面,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被认为与中医的“阳”密切相关。而在中医理论中“从血论治”是治疗银屑病的基本治则,炎症常表现为阳证、热相,因此常用清热凉血药进行治疗,如青黛和赤芍。据此,我们选择AZT以及青黛和赤芍的有效成分—靛玉红和芍药苷,分别作用于TPA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比较三者在小鼠银屑病中的疗效及机制,为理解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和抗炎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TPA诱导建立小鼠银屑病模型,两个治疗组分别给予浓度为5%和0.5%的AZT软膏进行治疗干预。取材后进行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ADAM17和EGFR的原位表达情况,并检测皮肤中氧化损伤、角质细胞分化等相关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随后在培养的THP-1细胞中,给予TPA和不同浓度AZT刺激,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第二部分,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TPA诱导建立小鼠银屑病模型,四个治疗组分别予高、低浓度芍药苷药膏和高、低浓度靛玉红药膏进行治疗干预。取材后进行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小鼠血浆ELISA检测,同时检测皮肤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培养的THP-1细胞给予LPS刺激和不同浓度芍药苷、靛玉红干预,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第一部分实验中,①空白对照组可观察到正常厚度的表皮组织;模型组可见表皮角质层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增加。高、低浓度的AZT治疗显著改善了表皮层角质增厚的情况。②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PCR结果表明,AZT能够显著升高ADAM17、EGFR水平,略微升高TGM1水平(P<0.05),其他指标如TGM3、Keratin1、Loricrin、involucrin、HMOX-1、Nrf2、Nqo1 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的蛋白印迹法结果表明,AZT能够显著升高ADAM17、EGFR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升高TGM1、TGM3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低剂量组上调幅度大于高剂量组。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皮肤中ADAM17表达减少,AZT的治疗则使其表达上调,尤其是低剂量AZT对ADAM17上调作用更明显。EGFR的改变虽不如ADAM17显著,但变化趋势与之一致。在第二部分实验中,①空白对照组可观察到正常厚度的表皮组织;模型组则见表皮角质层明显增厚、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并见、炎性细胞浸润;角质层内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棘层增厚。与模型组相比较,高、低浓度芍药苷和高、低浓度靛玉红治疗组小鼠表皮厚度均明显降低,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程度明显改善。其中芍药苷和靛玉红均为低剂量组的表皮厚度改善情况优于高剂量组。②皮肤组织中,模型组Nrf2和HMOX-1表达显著升高,而治疗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浆中,模型组IL-6表达显著增加,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③LPS诱导的THP-1细胞予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和靛玉红刺激后ELISA检测发现IL-23的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AZT、芍药苷和靛玉红都能够缓解TPA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的皮肤病损;但机制截然不同。AZT可以上调ADAM17/EGFR/TGM1的活性,可能起到了维持表皮屏障完整性的作用;HMOX-1和Nrf2也有上升的趋势,且HMOX-1和ADAM17的变化规律一致,提示氧化损伤的保护系统可能参与了此机制。而芍药苷和靛玉红均可抑制Nrf2、HMOX-1、IL-6和IL-23,提示其可能直接抑制了 PMA诱导的氧化损伤,在更上游起到了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