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材料对光强、干旱和氮素的适应性筛选及品种差异生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随着水稻育种研究的两次绿色革命,水稻的群体光能利用率和光合效率都得到了提高,使水稻产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水稻育种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抗性差、适应性不强等,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水稻良种的推广。目前水稻对于单一环境胁迫的响应和适应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报道,并且一些研究结果在水稻适应性育种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对多种环境适应性的联合筛选研究尚不多,而且已报道研究都是对于单一环境条件的离体条件下的研究结果,与可直接应用于大田条件下大量水稻材料的适应性筛选还有相当的距离。本文通过不同水稻材料对高、低光强、干旱、以及不同氮素水平的批量筛选,发现水稻材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叶绿素、叶色以及根茎比等生长及生理指标对于其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抗性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高、低光强筛选及可靠指标的确定:叶绿素含量下降程度与光氧化程度呈现负相关性,光氧化级别与叶绿素含量下降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609(p=0.000),Fv/Fm的下降程度与光氧化级别的相关系数为-0.282,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大田叶绿素含量与人工遮阴处理前后干物质下降量的相关系数为-0.329,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干旱筛选:按照不同萎蔫程度将水稻材料耐受干旱能力分为四级:1级为全株萎蔫,2级为叶片萎蔫,3级为叶片1/2萎蔫,4级为生长良好。同时按照复水后恢复情况将水稻的生长状况也分成4级:1级为全株死亡,2级为只有茎存活,3级为小于1/2叶面枯萎,4为生长良好。通过对大田条件下开花后生长的水稻材料叶片的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的测定发现大田条件下其各相关生理指标分型不明显。可见,水稻对干旱的响应是个复杂的过程,特别对于耐旱能力中等的材料,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有交叉,需要进一步的生理研究加以阐明。3、不同氮素浓度的筛选:通过对大量水稻材料的不同氮浓度处理(57.2mg/L114.3mg/L、228.6mg/L, NH4NO3),通过对根茎比、干物质重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将水稻材料分为6类。在6类中每个选取5个材料进行N-free处理,并在处理前后分别测定了SPAD、NRA.可溶蛋白含量及Rubisco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不同环境氮浓度前期处理影响水稻在N-free处理下的响应,同时水稻的SPAD值与Rubisco含量和可溶蛋白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虽然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水稻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其对水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有类似的表现,虽然没有筛选出对各种逆境都有明显广适性的水稻材料,但其中叶片的叶绿素含量、Fv/Fm以及Rubisco含量等指标可作为水稻对高低光强、干旱以及不同氮素适应性筛选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不同水稻组合对不同逆境适应性的筛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在人口文化水平,人口年龄构成、抚养比,生师比等方面与东中部的差距,发现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发展,地区发展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众多"长期贮存,一次使用"的军事应用需求决定了光纤陀螺的贮存寿命指标的重要性,为此针对在贮存期内具有长寿命、高可靠性特点的光纤陀螺,实施加速贮存退化试验,并采用基于漂移
<正>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大多数是说一不二,无所不能的。而孩子总是处于被管理、被教育、被保护的状态。长此以往,孩子身上自然会出现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不会主动关心他人
无人机作为军事侦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被人们喻为“大气层侦察卫星”。它以获取大量图像数据为目标,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图像数据从空中发送回地面。但对于无线信道而言,由
利用2010年1月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实况资料和T6390场预报资料,分析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罕见连续性暖区大暴雪天气的特征及这次过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2010年1月新疆北部阿
印度电影是世界电影中的重要分支,拥有大量的电影观众。在好莱坞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美国电影在印度却并不卖座,而深究其原因,印度的独特文化意念成为了阻止好莱坞"入侵"的重
美国乔治敦大学哲学博士马特·奥贾主要从消除城乡差别、工业—乌托邦风气以及城市中心论等视角,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动因展开分析,观点较为新颖,通过梳理其主要观点,可以为国
本文提出素质教育应从幼时期即开始实施,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克服偏爱,要因人施教。
为了对引起绵羊肺炎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通过无菌采集绵羊肺脏并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然后对所得到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进行药物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发展,环境设计教育体系需要将以往的“纯艺术”式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打破该教育模式单一的局面。本文以环境设计教育体系目标的转变做切入点,对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