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辅助自体脂肪隆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unjiang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乳房是女性的重要部位,它除了能够哺乳孕育小生命外,也是自信的来源;因此隆胸被越来越多的女性关注,隆胸的材料有很多,其中脂肪材料容易获取,价格低廉,组织相容性好,被看做为理想的填充剂;自体脂肪隆乳是指利用负压技术和肿胀技术从脂肪分布较多的部位(例如上臂外侧,大腿内侧,腹部,臀部等)将其抽吸出来,经过特殊处理后用细的钝针将脂肪按照多个注射层次,多条注射隧道,多个注射平面,少量多次的原则注射到胸部,从而达到胸部丰满的效果;然而自体脂肪移植存在存活率低,易吸收,及会发生脂肪钙化,坏死,囊性纤维化和假性囊肿的风险而让患者难以接受[1];脂肪存活对血供要求较高,早期建立的新生血管对提高脂肪存活率有重要的意义;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2]是第二代富血小板浓缩品,它是立体的,电镜下呈交叉排列网状三维结构,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为毛细血管细胞生成和爬行提供条件,促进血管再生;该研究探讨PRF辅助自体脂肪隆胸是否比单纯进行脂肪隆胸的脂肪存活率要高;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隆胸的36例女性,其中哺乳后乳房萎缩伴轻度下垂者15例,双侧乳房发育不良5例,单侧乳房发育不良16例,共56侧乳房,年龄18~48岁;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设定为A组(PRF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组),平均年龄(31±7)岁,对照组设定为B组(单纯自体脂肪移植组),平均年龄(29±7)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乳头根部至前胸壁平面的垂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常规行乳腺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结节等情况;所有受试者均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受试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乳头隆起值(直立状态下乳头根部至前胸壁平面的垂直距离与术前该距离的差值),手术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率等,依据以上数据绘制图表,使用SPSS统计学方法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乳房下垂或发育不良的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患者本人较为满意。治疗前组间年龄及乳头隆起值无明显差异,数据具有可比性;在治疗两周后,A、B两组的乳房隆起值分别为14.24±2.48、14.22±2.5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治疗1个月后,A、B两组的乳房隆起值分别为12.56±2.07、11.50±1.80,A组乳房隆起值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3个月后,A、B两组的乳房隆起值分别为11.02±1.73、9.08±1.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6个月,A、B两组的乳房隆起值分别为10.93±1.73、8.54±0.6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为88.89%,对照组满意度为72.22%;观察组出现脂肪硬结,液化,等并发症比例是5.56%,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6.67%;所有受试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前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及不良反应;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辅助自体脂肪隆乳可以提高脂肪移植的存活率,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一定的帮助;并且脂肪容易获取,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相对假体隆乳而言无排异反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不过其治疗效果的具体机制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胶质瘤主要发生在大脑和胶质组织,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差的类型,GBM通过增强细胞粘附,炎症反应以及新血管的形成增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根据不同的生物学、影像学和临床特征,GBM分为神经型、前神经型、经典型和间叶型4种亚型。间叶型亚型(MES)是一种更恶性的形式,有更高的复发、转移和血管增加的倾向。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被重新分类,这导致了个性化治疗和预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患者对严重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其病死率极高,脓毒症高死亡率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在过去的20年里,大量的研究数据提高了人们对脓毒症病理生理学的认识,逐步厘清炎症通路的调节和免疫抑制在脓毒症中发挥的作用,但是脓毒症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病机制和分子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最近,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脓毒症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表
学位
研究背景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特征是神经系统,骨骼和皮肤的发育异常。它主要分为三种临床类型:I型神经纤维瘤病,II型神经纤维瘤病和神经鞘瘤病,分别由NF1、NF2和SMARCB1基因突变引起,临床上以I型神经纤维瘤病最为常见(96%),其次是II型神经纤维瘤病(3%)和神经鞘瘤病,它们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但各型神经纤维瘤病表现复杂,仅依靠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很难对其进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减低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危险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11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特征、原发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双能X射线评估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患者CAC发生情况。以钙化积分10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钙化组和低钙化组。分析高冠脉钙化组与低冠脉钙化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通过对某地区溴素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液氯气化工艺自动化程度较低,为保证液氯气化工艺的正常运行,运用LOPA方法对现有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得出现有的液氯进料切断措施不能满足SIL等级要求,建议企业设置安全仪表系统,运用可靠性框图法验证其SIL等级,得出该系统能有效达到安全要求。
目的了解男性2型糖尿病骨密度水平的现况,探究生活方式及糖尿病疾病相关因素对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对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截面研究,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建立信息采集表,记录患者一般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等。采用双能
学位
一、研究目的:1.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占成人恶性肿瘤的比例约4%。肾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在肾癌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2.micro RNA(mi RNA)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nc RNA,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的增殖、转移、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法重点梳理移动医疗APP(Application)构建方法,结合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结果,构建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稿。通过专家咨询及软件开发团队的支持,形成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并探究支持性照护APP对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获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