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掌纹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及GPU实现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纹做为人体生理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过掌纹来认定个人身份一直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掌纹具有特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等特点,又制约着掌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应用。  掌纹识别技术分为特征提取和特征比对。在前期课题研究的特征识别技术基础上,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掌纹特征比对之上。希望通过重新设计的基于细节特征点的掌纹匹配算法提高现有的公安机关在用CAFIS指掌纹系统中掌纹自动比对的速度和准确性。通过使用GPU技术对算法程序进行加速,使其比对速度大幅提高。  本文研究内容面向公安实战,力图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以北京市公安局掌纹库为依托,分析现有掌纹数据特征分布情况,数据结构。重新设计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掌纹数据结构。  算法方面,本文提出在原有基础上改进的三级特征匹配算法。建立了全新的特殊点对匹配计算。将邻近的特征点根据其夹角情况组成特殊点对,尽可能的降低基于特征点匹配的计算量。通过构建等半径局部结构,使得局部结构匹配。在全局匹配中使用了迭代的计算方法以得到每个校准中心的局部最优解。重新设计了相似度的评价方法。经测试,该算法对掌纹特征点计算切实有效。  本文提出了基于竞争投票计算的校准中心选取方法。通过对局部结构候选点对进行竞争投票计算,得出符合变换参数阈值点对间的相互贡献权值,进一步得出相似结构点集。研究了改进的RANSAC算法,利用相似结构点集做为RANSAC算法的初始输入局内点,通过坐标平均值估算出校准中心及转换参数。以此变换参数做为RANSAC算法的局内点计算模板,进行全局配准。随后多次迭代以获得最优解。该算法可有效提高比对的准确性。  通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减少计算中的重复工作量。提出了临近网格划分方法,解决了各匹配步骤中样本特征点在模板上投影的邻近区域内特征点的搜索问题。通过预处理样本特征点360度旋转变换坐标,去掉了匹配中的三角函数运算。预先对样本掌纹的特殊点对和局部结构进行了构建。  使用实战数据对算法程序进行测试。从比对准确率和比对速度两个方面进行测试。相比原有算法,本文算法比对准确性略有提高,速度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通过测试分析出本文算法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分析掌纹特征比对在GPU技术上的应用合理性。对文中算法程序进行GPU技术改造。通过合理设置数据分块大小,数据对齐方式,纹理内存使用方式,使得GPU程序得到较好的加速效果。  最终,本文通过对掌纹特征点比对过程中各个步骤地研究,设计出了适合于掌纹比对的核心算法,并将算法实现,最终得到了基于GPU的大规模掌纹特征点比对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传感器网络(SensorNetworks)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加速了人类活动信息的产生,互联网信息总量急剧增加,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需求不断提升,需要更加智能化和定制化的网络爬虫,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
与一般的软件系统相比较,实时系统具有实时性、并发性等特点,并且此类系统往往要连续运行很长时间,这对系统的健壮性和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时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高安全需
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WFMS)就是对多个人按照多个步骤完成的商业流程进行管理的一个主动化系统,它的功能就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工具将合适的数据发
网格化是未来网络服务的发展方向,网格中间件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中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在网格环境下,服务广泛地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用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网络攻击造成了巨大
贝叶斯分类器作为著名高效的有指导学习算法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其在聚类分析(无指导学习)上的应用还非常有限,基于贝叶斯分类器的聚类算法和其它常用聚类算法的比较工作几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多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网络的规模也变得非常的庞大,结构也异常复杂。如何管理和规划好迅速膨胀的计算机网络,让它更好的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上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搜索引擎是目前人们检索网络信息的主要工具,它在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
传统的C/S模式难以适应越来越强大的信息存储、传输带宽、传输速度等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有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的Server提供的资源加在一起还不足Internet资源总量的1%,因而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