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相关性与致病性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该病已呈广泛的世界流行,是严重危害到全球养禽业健康发展的疾病之一。目前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但IBV不断的进化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血清型,如果用来免疫的疫苗与当下流行的优势毒株不一致,那么免疫失败的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因此持续的对IBV的流行情况进行检测,及时的了解IBV当下的遗传变异趋势,抗原特征、致病性等情况对IB的防治和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从IBV的流行病学出发,研究近年四川地区IBV的流行状况及分子遗传变异趋势,研究不同QX基因型IBV毒株抗原相关性以及致病的差异。本研究于2015-2017年从四川部分地区分离和鉴定出23株IBV毒株。进行了S1基因克隆测序,通过比对S1基因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的23个毒株可分为5个基因型,分别是QX型、4/91型、Mass型、TWⅠ型和TC07-2型(新型),其中QX基因型IBV占65%,是近年来四川省IBV流行株的优势毒株。本文首次在四川地区分离到2株TC07-2型的新型毒株。分离的23株中有3株基因重组株,重组主要发生在QX型与TWⅠ和QX型与99I型之间。在分离的QX型毒株中选择8个毒株研究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8个毒株之间存在抗原差异性,分别属于3个抗原组,并且同一抗原组的毒株之间也存在较小差异,表明基因型相同的毒株之间抗原型确实存在差异性。选择6株QX型IBV研究其致病性,显示QX型IBV具有普遍的致病性,并且QX型IBV致病性存在差异,其中毒株A/CH/DYW16、A/CH/ms17致病性较强,致死率分别为50%和30%,高于其他的毒株,解剖实验表明不同毒株引起的临床症状高峰期也有所差异。病毒载量测定实验也表明不同毒株在鸡体内的动态变化不一致,并且与临床症状动态变化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在现代化工程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桥梁施工技术得到了明显改进,并且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等跨变截面连续梁桥工程在交通工程项目中具有需求的特殊性,但相对于传统的等跨和等截面的连续梁施工来说,桥梁主体结构波动性大,施工技术更加复杂,并且对专业化具有较高要求,施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实际需求的工程背景,对不等跨变截面连续梁
飞行失控是造成民机灾难性航空事故的重要因素,飞行失控中飞机难以避免超出正常飞行包线范围,进入具有复杂非线性和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的极限飞行状态。选择具有布局典型性的CRM民机标模,开展极限飞行状态大振幅振荡测力试验,获得极限飞行状态非定常气动力数据;基于大迎角流动分离物理机理和Goman状态空间建模方法,提出了针对大型民机极限飞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将非定常气动力模型与飞机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地扩张,使得城市路面交通出现了严重的拥堵现象,汽车尾气、噪音污染等也日益加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缓解路面交通、减少污染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性、快速性、舒适性、便捷性、经济性、环保性等优势,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出行的优选方式。客流量的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各个阶段的重要依据。同时,客流量预测结
针对船舶在海上航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距离过近,不能及时避让而发生碰撞的现象,阐述了船舶自动识别技术的组成和原理,并对船舶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整体设计,提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实现船舶在海上航行的相互之间的通信,并且是防止船舶互相之间发生碰撞的重要技术手段。
针对大迎角下非定常气动力建模的问题,以F-16战斗机为研究对象对随机森林方法、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和物理神经网络方法等三种模型的大迎角下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效果开展研究。首先,介绍了纯数据驱动的随机森林方法和深度神经网络方法两种机器学习方法;然后,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状态空间模型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物理神经网络方法;最后,对三种方法的内/外插性能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建模方法均具有
学位
Common, unsteady aerodynamic modeling methods usually use wind tunnel test data from forced vibration tests to predict stable hysteresis loop. However, these methods ignore the initial unstable proces
期刊
激光光斑位置检测技术在现代科技与科学研究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激光制导、空间自由通信、精密测量、光镊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极紫外光刻光源系统中,光束指向控制是一项核心技术,关系到极紫光的转换效率以及光源系统的安全与否,而光束指向控制效果又依赖于激光光斑检测技术,因此对光斑位置检测技术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在光斑位置检测中,需要根据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光电探测器,因此我们选择高灵敏度、高帧频、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