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三重半月纹突变(Etc)的分子基础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在人类数千年的养蚕历史中,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诱导,家蚕积累了丰富的可稳定遗传的突变资源,涉及躯体附肢发育、体色及斑纹、体形体态、变态发育等,在蚕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领域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E群突变是家蚕中存在的一个拟复等位基因群,被定位在第6连锁群的21.1位点,是发生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迄今为止发现的E群突变达30多个,它们的突变表型均与斑纹及附肢的过剩或缺失、体节及器官畸形等有关,其中多数成员还表现为纯合体胚胎致死。近年来,已经证实了E群附加半月纹突变(ECa)中abd-A基因缺失,而在新附加半月纹突变(EN)中Ubx和abd-A基因均有缺失:通过精细定位,Kp过剩肢突变(EKP)的候选基因被锁定为abd-A基因;另外,在Mu过剩肢突变(EMu)中Abd-B基因的表达部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此,E群突变与在昆虫躯体模式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Hox基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重半月纹突变(ETc)为家蚕E群突变之一,其表型为:第4、5、6环节生半月纹,第8环节缺星状纹,纯合型完全无腹足,胚胎期半致死。对家蚕三重半月纹突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家蚕E群突变在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基于家蚕经典遗传图谱、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定位克隆、qRT-PCR、原位杂交等技术对家蚕三重半月纹突变(ETc)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家蚕三重半月纹突变(ETc)的形态特征观察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胚胎发育至第8天的家蚕Dazao和三重半月纹纯合型胚胎,发现三重半月纹纯合型胚胎第3腹节(A3)到第6腹节(A6)体节无附肢生长。即使微弱的凸起也未发现,证实三重半月纹纯合型胚胎完全无腹足。观察5龄第3天的家蚕Dazao和三重半月纹杂合型幼虫,三重半月纹第4、5、6环节生半月纹,第8环节缺星状纹。   2.家蚕E群突变三重半月纹ETc基因的分子定位   选用家蚕基因资源库的突变系统材料ETc(06-720)和大造作为亲本。配制连锁分析组合(BC1F,F1雌回交隐性亲本)和定位分析组合(BC1M,F1雄回交隐性亲本)。利用属于家蚕第6连锁群的13对SSR引物和设计的染色体步移标记筛选多态性标记。用筛选到的多态标记对BC1F群体22个个体基因组进行连锁验证,并利用BC1M群体的192个突变个体进行初步定位分析,得到遗传距离为7.5cM的分子连锁图,标记M-2与M-5与ETc座位紧密连锁,这两个标记在Bmabd-A基因上游约8.8kb处,而距离其它基因均很远,据此我们将Bmabd-A基因确定为家蚕三重半月纹突变的候选基因。   3.家蚕abd-A基因(Bmabd-A)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于NCBI和家蚕基因组数据库,对家蚕abd-A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它位于家蚕第6号染色体的nscaf2853上,Bmabd-A基因有三种剪接方式:Bmabd-A-L型的ORF为1059bp,编码352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的pI/Mw:9.43/38.3KDa:Bmabd-A-S型的ORF为1044bp,编码34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的pI/Mw:9.51/37.6Kda:Bmabd-A-3型的ORF为1032bp,编码343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的pI/Mw:9.59/37.2Kda。在线预测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发现,家蚕Bmabd-A含有一个同源异型结构域(Homeodomain)。系统发生分析显示,昆虫中abd-A、Ubx和Abd-B基因分别形成一个单独的进化枝,表明abd-A,Ubx和Abd-B基因在昆虫进化中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暗示它们的功能在不同昆虫中有重要作用。   4.家蚕Bmabd-A基因的时期和组织表达特征   RT-PCR结果显示,Bmabd-A基因在胚胎期1天开始表达,胚胎期4、5天时表达量最高,之后有所下降:Bmabd-A基因在家蚕5龄3天的马氏管、生殖腺、脂肪体和中肠中均高量表达。由此表明,Bmabd-A基因在胚胎早期就参与家蚕的生长发育调控,另外该基因可能与马氏管、脂肪体、中肠等多种组织的发育有关。   5.家蚕Bmabd-A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型中的序列及表达差异分析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克隆Etc突变中Bmabd-A基因的编码区,将Dazao、Etc中Bmabd-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在线预测它们的结构,并未发现Bmabd-A基因在CDS和三级结构上的差异。   同时,通过qRT-PCR发现,Bmabd-A基因的表达量在三重半月纹(Etc/Etc)突变中明显降低,这与家蚕abd-A基因表达量降低时腹足不能正常发育一致。我们推测在Etc中Bmabd-A基因表达量降低,影响家蚕腹足生长相关的基因及调控因子,使得Etc而纯合体胚胎腹足缺失。   6.家蚕Bmabd-A内含子调控区域分析   在ETc中克隆Bmabd-A基因,发现其第一内含子区域存在6处不同片段大小的缺失,共99bp。对缺失区域的序列特征进行在线分析(http://www.genomatix.de),发现此缺失片段中,含有6个Hox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我们推测三重半月纹可能由于丢失这些Hox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使得Bmabd-A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最终导致三重半月纹纯合型胚胎完全无腹足。   7.家蚕Bmab-A基因的胚胎期原位杂交   为了清楚的了解Bmabd-A基因在家蚕三重半月纹突变纯合型胚胎中的表达部位,我们在克隆的基础上合成特异的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利用家蚕胚胎期材料进行原位杂交实验。用RNA探针的反义链进行杂交,用正义链做对照,结果显示在家蚕腹部A1-A6体节有明显的浅棕色杂交信号,在第三胸节(T3)后部和腹部A7-A10体节有微弱的杂交信号,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昆虫中abd-A基因的表达部位一致。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连缀而成的,也许我们很难让每一节课做到尽善尽美,但有时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或细节,却能让学生顿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操作中发展思维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本节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针对以前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实际生活观察不足及中等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
期刊
核壳型纳米复合结构是一种由纳米材料通过化学键或者其他的化学相互作用将另外一种纳米材料包覆起来形成的有序组装新结构。铂(Pt)纳米粒子因其特殊的形貌和尺寸而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催化、光学、电学和磁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纳米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易发生聚集烧结,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尤其是在高温催化反应中。通过在粒子表面包覆保护层如SiO_2等形成核壳结构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核壳包覆
炎症是自身防御系统产生的免疫反应,它与许多疾病息息、相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炎、关节炎以及癌症等。目前,针对炎症反应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研究的一大热点和重点。羧酸类非甾体抗炎药作为非处方药广泛用于解热、镇痛以及消炎等的治疗,然而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将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腹泻、胃肠道损伤、肝毒性、肾毒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等。因此,它们的应用也受到限制。为了得到生物活性高、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