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单晶微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子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纳米光子学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微纳尺度上可控构筑功能导向的材料结构结构和光子学元件对将来集成光路的实现至关重要。有机小分子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子学材料,具有荧光量子效率高、分子可剪裁、易于聚集、尺寸依赖的发光性质等优势,使得有机材料在构建特定光学功能的微纳结构方面有很大优势。然而,由于缺乏对分子结构、组装过程、形貌调控与材料光学性能间相互影响关系的深刻理解,我们在可控构建功能导向的多样化有机微纳结构方面遇到了很大阻碍。  本论文展示了以光子学功能元件为导向,设计或选择合适的分子,探索分子材料自组装的调控规律,并根据此规律可控制备出多样化的有机纳米体系,来构筑光功能器件的新思路。基于合理的功能分子设计,我们在液相条件下可控组装了一系列有机微纳结构。改变有机小分子的结构,可以调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它们组装过程中的堆积方式和最终的产物形貌。因此我们合理设计了具有不同分子间识别作用力的分子并构筑1D和2D两种不同的纳米结构,展现了不同的光限域行为。而且,利用合理的设计两种不同分子,调节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构建了“H”型的有机纳米线异质结。利用复合微纳结构中不同组分之间的激子转换行为,我们调控了光传输过程中的空间激子发射,为在微纳尺度上操控光信号进而实现光子学功能元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基于对分子间作用力对有机小分子自组装行为的深入研究,我们设计合成了两个在分子结构上有微小差异的小分子。这种分子结构的微小差异引起了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进一步影响了它们的最终组装结构。不同的微纳米结构对光波有不同的限域和传输能力:1D的有机纳米线限制了光在两个维度上传播,表现出低损耗的光波导行为;2D的菱形片不仅在维度上限制了光波,而且在有机纳米片内表现出独特的不对称光传输现象,这种不对称的传输使其具有类似于电学中二极管的功能,因此可成为制备光学二极管的理想材料和结构。  2.我们根据分子间的协同组装能力及其能级的匹配特征,有目的的选择了一对能量给受体分子,并制备了“H”型的有机纳米线异质结。结合原位观测它们的协同组装过程和理论计算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我们清楚的阐述了“H”型纳米线异质结的协同组装机理。这些稳定的纳米线异质结在不同组分的界面处展现了有效的能量转移行为。我们通过改变给体的激子数量,有效的调控了受体的输出信号,并实现了小型的光开关元件。  总之,本文深入探索了有机微纳米材料在光子学中的潜在应用,与以往的从结构出发寻找性能的研究方法不同,我们力求通过对微纳尺度下光的传播行为和光化学过程的认识,理性构筑微观材料结构来实现预期的光子学功能,为有机光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其他文献
该文在有关过渡金属-硫二元团簇,硅-硫二元团簇,硅-磷二元团簇,过渡金属-磷二元团簇的实验基础上,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在理论上对各种团簇的稳定结构进行理论计算研究.
具有较大NLO响应的有机π-共轭分子因其在光器件上的潜在应用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已报道的有关分子结构-性能关系统一描述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一些单双链交替的体系,而对另一些分
采用发光聚合物MBPDV和DBPPV为发光层,研究了聚合物发光二极管(LED)和发光电池(LEC)的电致发光性能.MBPPV和DBPPV均发黄光.为了提高单层LED的发光效率和亮度,作者采用8-羟基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在药物释放、组织工程及包扎止血等领域。但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的一些缺点如纤维素难溶解和壳聚糖机械
脑神经化学过程的研究已经成为分析化学和脑神经生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脑内信息传递与脑神经相关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无不具有化学物质的参与。因此,建立和发展生理活性物
瑞利散射是入射光波长等于散射光波长,并且散射粒子又远小于入射光波长的一种弹性散射.当瑞利散射的波长位于或接近于分子的吸收带时,其散射强度将不再遵守I∝λ的瑞利定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研究了四种"活性"/控制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和一种新的非对称性碳-碳型热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的自由基聚合规律.
该论文合成和表征了双尾链磷酸酯(DAP)、长链酰基氨基蒽醌(AAAQ)、8-羟基喹啉衍生物(HHQ和HIHQ)等共四个类别十种两亲分子及其有关配合物,测定了它们在各种亚相表面的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