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生态质量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ouh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经济带是以长江为基础,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为依托的经济带,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囊括了11个省市,GDP数据和人口数据占全国比重四成以上。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质量的好坏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下个主题,探讨长江经济带生态质量评价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综述当前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指数和方法体系的基础上,参考我国生态环境部颁布的《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监测[2021]99号),并从长江经济带地域以及发展特色出发,考虑数据可得性、指标可以空间量化等原因,从生态格局、生态功能和生态胁迫三个方面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随后,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质量评价模型。最后,从全域、省级和城市三个尺度,对长江经济带生态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并结合自然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质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全域尺度来看,研究区生态质量在2000年到2020年逐渐变好,生态质量均值由0.58上升到0.62;区域内东北部地区,生态质量指数逐渐降低,生态质量逐渐恶化;区域内中部及中部偏西地区地区则呈现明显好转趋势;区域内西南部也呈现好转趋势,且好转趋势明显;2)从省级尺度来看,重庆市生态质量呈现逐渐向好的趋势,由0.54提升到0.64,重庆市、江西省、四川省和云南省皆呈现稳固提升趋势,上海市、安徽省和湖南省生态质量则呈现下降趋势,江苏省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由0.54提升到0.55,然后下降到0.48,浙江省先上升后保持稳定,由0.58上升到0.66,2020年生态质量则依旧保持在0.66;3)从地级市尺度来看,总体来看生态质量变好的城市占大多数,特别是四川省和云南省的城市,江苏省东部地区生态等级明显变差,盐城市、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和淮安市这几个城市的生态等级由“一般”下降为“差”;各城市生态质量均值生态质量指数最高的为0.75(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最低的为0.38(上海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城市间的生态质量水平差异明显。但也有部分城市生态质量下降;4)通过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因素对生态质量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而社会经济因素总体上对生态质量产生负相关影响。在所有影响因子中,平均降雨量和人口密度对生态质量的影响相对较高,为主要影响因子,且平均降雨量对生态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人口密度对生态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他影响因子平均高程、道路密度、GDP、人均GDP、二产占比、人口数量,这些影响因子与生态质量间的相关关系较弱。
其他文献
教育行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例,简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会议
花粉壁的模式形成是保证花粉壁正常发育的基础。花粉壁模式建成需要花粉发育早期在小孢子表面形成的初生外壁发挥关键作用。NEF1(NO EXINE FORMATION 1)是一个已知影响初生外壁形成的关键基因。nef1是雄性不育突变体,它的初生外壁较之野生型致密的初生外壁更为粗糙;小孢子表面规律的质膜波浪状起伏缺失;孢粉素沉积异常,这导致花粉壁模式遭到严重破坏。虽然NEF1基因发现距今已有二十年,但对N
学位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为了应对这种胁迫,植物进化出一套精细的免疫应答调控机制。植物基于对“非我”识别的先天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通过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保守的相关分子模式进行识别而引发的免疫反应,称为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触发的免疫,即PTI(PAMP-triggere
学位
磷是所有生物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多种细胞分子的关键组成部分,如遗传物质DNA、能量载体ATP和磷代谢物等。因此,所有细胞都需要在其细胞质中维持足够浓度的磷。当细胞长期处于磷过量或磷缺失条件下时,机体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害。因此,为了维持细胞内磷元素的平衡,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感知外界磷元素含量变化并做出一系列调控反应。植物磷调控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多,已有多个关键蛋白的结构得到了解析,水稻磷调控机制中肌醇磷酸
学位
拟南芥核编码因子AtNusG是一个起源于细菌的叶绿体定位的蛋白,它具有N端的NGN结构域和C端的KOW结构域。AtNusG曾被认为是叶绿体转录机器的组分,它与PEP复合物的核心亚基Rpo B共迁移并与PEP核心组分PAP9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本硕士论文中,酵母双杂交和Bi FC实验表明,AtNusG同叶绿体PEP核心亚基蛋白不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而免疫共沉淀分析证实了,AtNusG同PEP复合物组分
学位
P-body(processing body)是细胞质内由m RNA与参与翻译抑制和m RNA降解的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由几个保守的脱帽蛋白作为核心,通过m RNA结合蛋白,在生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中吸引并富集特定的m RNA,通过储存,降解或沉默m RNA的方式,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调节。在拟南芥中,已有的研究发现P-body在植物发育、抗逆和有性生殖等生物学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植物
学位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面临着来源于空气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及病原菌的威胁和挑战,病原菌入侵植物时,植物通过先天免疫系统快速触发免疫防卫反应,从而对抗病原菌的入侵。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分为模式识别受体触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
学位
基因编辑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核酸酶在靶点产生DNA双链断裂,在DNA自我修复过程中引入突变。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碱基编辑技术是在CRISPR/Cas9的基础上开发的高效率碱基替换技术,其中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s)能够实现C/G到T/A的碱基变化,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s)能够实现A/T到G/C的碱基变化。利用CBEs与ABEs可以实现定点的碱基突变。水稻是我
学位
植物由于其固着及自养的生活方式,以及没有特化的免疫细胞等特点,面临着大量的环境压力,其中对植物影响最大的之一是来自病原菌入侵的压力。为了抵抗病原菌,植物进化出复杂的信号网络来感知并响应和适应生物胁迫。这些过程被统一称为植物抗病。植物抗病领域最常见的两个系统分别是通过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学位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陆生植物面临着一系列不同于水生环境的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极端温度和更强的紫外线。这些环境压力会对植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孢粉素是陆生植物孢子/花粉外壁的主要构成物质,也是其抵抗陆地逆境的主要结构之一。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拟南芥转录因子AMS与MS188在花药绒毡层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花粉外壁的形成以及黄酮的合成。在拟南芥中,我们发现花粉中的柚皮素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化学性质,保护花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