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无菌检测技术及组培苗生理特性对氮的响应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被称为生命元素。论文对组培培养基中氮素的无菌检测进行了研究,为组培苗的生产、改良培养基的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以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桑树(Morus alba)、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和油菜(Brassica napus)四种组培苗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无菌检测组培苗消耗情况,结合图像处理法检测组培苗生物量信息,进而测定组培苗的氮素利用率;并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组培苗的荧光参数,探究了其荧光特性对不同氮素水平的响应。   本实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光谱数据和实际化学值模型,采用平滑和一阶微分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 Square,PLS)构建样品中氮素含量和光谱数据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此次试验所建立模型相关系数R为0.9289-0.9822,预测均方差(RMSEPs)为0.052-0.161,平均误差为4.301%-7.665%满足预测精度。   2.利用上述预处理方法所得模型对生长不同种类组培苗的培养基中氮素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各类组培苗的培养基中氮素含量变化均相对一致,因伤流液部分培养基中氮素含量先呈现增大趋势,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低氮下培养基中氮素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其他氮素水平,说明组培苗对低氮有一定的适应性。组培苗对氮素的吸收和时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大,即组培苗对氮素的吸收总体来讲是比较均匀的这和植物的生长规律还是相符合的。组培苗的接入对培养基氮素的检测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表明可以用近红外分析模型对组培过程中培养基中氮素含量进行无损检测。   3.诸葛菜在低氮(0.339 g·L-1)下0-30天的氮素利用率为235.7g/gN;桑树在中氮(0.602 g·L-1)下氮素利用率为41.5g/gN;茅苍术在低氮(0.339 g·L-1)下氮素利用率为176.9g/gN;油菜组在中氮(0.865 g·L-1)下的氮素利用率为151.3g/gN,均高于其他氮素水平,即在低水平下的氮素利用率高于其他水平的利用率,氮素水平越低氮素利用率越高,不同氮素水平下,组培苗氮素利用率与培养基中氮素变化规律具有同一性。   4.荧光参数所表现光合能力的强弱可以表征组培苗自养能力的大小,结果显示:3个氮素水平下诸葛菜、油菜组培苗光合能力大小顺序为:中氮>对照组>高氮>低氮,与诸葛菜、油菜组培苗在中氮水平,生物增长量最大,所表现出来的累积效应具有一致性,荧光参数表征的光合能力大小是即时效应,组培苗生物量增长信息是累积效应,试验结果显示二者具有一致性。   5.组培苗光合能力与氮素并不呈正比关系,在一定浓度范围随氮素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出现降低趋势,因此配置适量氮素才可以有效利用且不浪费资源,又有利于组培苗快速生长。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透明,柔性,可穿戴,自供能的电子设备成为当前追求高端技术的新浪潮,相应地透明柔性微纳器件的发展应运而生,寻找一种性能优异,绿色无毒,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成为迫切的需
以纳米半导体氧化物为催化剂的多相光催化是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纳米TiO2因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廉价
压电陶瓷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其应用已遍及人类日常生活及生产各个角落。目前,全球在大量使用的压电陶瓷材料仍是传统的含铅压电陶瓷,其中铅元素含量高达70%以上。由于铅的
水利水电工程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上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发展,同时也有效防范因河水泛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水闸作为其中常见装置,在防
针对骨组织主要是由低结晶度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等有机基质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复杂分级结构的天然生物复合系统,本研究模仿骨组织形成过程中无机钙磷矿
聚氨基酸特别是聚谷氨酸苄酯(PBLG)由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已成为研究较多的一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但其亲水性差、降解速度慢和无反应活性基团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生物
水稻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提高,对联合收割机的动力、工作能力、作业效率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研制出生产效率高,功耗低、脱粒
本文以α-蒎烯/马来酸酐/苯乙烯为主要原料制备环氧粉末涂料用大分子酸酐型固化剂(以下简称:酸酐固化剂),研究了酸酐固化剂合成反应条件对固化物产率的影响,及其分子结构和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