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歌声——安徽淮河流域民歌的音乐地理学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分布在淮河中游的安徽淮河流域民歌为研究对象,并从音乐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大量田野工作,对安徽淮河流域民歌的空间分布和历史变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力图找出安徽淮河流域民歌的分布特点和流变规律,并试图探究不同分布区民歌的形成机制。  笔者根据安徽淮河流域的地理人文环境及田野考察,把本区域民歌分为川地民歌、山地民歌和丘陵民歌三大类型。文中在对川地民歌、山地民歌和丘陵民歌的地理人文环境及民歌自身的风格特点进行综合论述的基础上,把分布在川地,用淮北方言演唱,具有侉腔侉调、大胆泼辣等风格特点的一类民歌称为川地民歌;把分布在山地,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高亢嘹亮、假声演唱等特点的一类高腔民歌称为山地民歌;把分布在丘陵区,旋律细腻、诙谐幽默,成南北、东西过渡混合型风格的一类民歌称为丘陵民歌。并对三种类型民歌相互之间的流传变异及历史变迁做了深入的田野考察。从笔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民歌作为音乐文化是特定时空中流动的歌声,它在流传过程中会在特定地域地理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发生变异。通常情况下,异地民歌会被当地地理人文环境进行有选择的同化,并最终被本土化为当地民歌。  本文第一章阐述了安徽淮河流域的区域界定、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具体研究方法及田野收获;第二章从地理与人文的视角论述了安徽淮河流域民歌的分布状况及总体特征;接下来的三章主要是具体的田野考察报告及结合田野考察对民歌历史变迁的探究;最后通过结语部分对前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提炼。
其他文献
期刊
采用目前生产上应用的20个籼型杂交稻品种,在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种密肥条件下,研究了齐穗期LAI(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而分析了不同LAI条件下产量差异、产
大白菜是喜钾作物,它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是1∶0.5∶1.2,表明它的需钾量还大于需氮量。然而,长期以来,菜农一般只注意氮肥的施用,往往忽视了钾肥的平衡补充,导致菜园土壤的钾
本文从教学角度、绘画领悟角度出发,解读诺曼教授油画技法艺术理念——科学理性的艺术造型观,并结合笔者教学内容及绘画实践,提出了借鉴这一油画技法艺术理念,推动教学思考,
本文在分析高湿热、高盐雾、高霉菌环境对车辆性能影响的前提下,从设计、工艺、使用以及试验方法角度系统论述了提高车辆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能力的方法,为有效的开展三防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理念应运而生.发电厂作为我国现代行业中的高能耗行业,在提高经济的同时,
期刊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