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力工业建筑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兴起的城市更新运动,对传统城市结构和建筑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以考古学为基础的“福尔马林”式保护理念,又与社会发展的大势相悖,陷入内在逻辑的另一极端。以保护为前提进行功能适应性再利用,这一对待历史性建筑遗产的态度,随着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的新城市复兴浪潮,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认可。以此为契机,长期在建筑发展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的工业遗产,再次成为城市关注的焦点。其改造潜力和更新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与评估,并在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总体上呈现一种工业化和逆工业化现象并存的格局,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信息化浪潮已经对部分发达城市产生冲击。从长远来看,“二三一”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妥善处理停产闲置的大量工业建筑遗产,顺利实现城市工业用地的更新置换,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柏林是德国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在世界工业史中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初成为享誉欧洲的“电力之都”。柏林经济的腾飞是以电力工业的强势发展为标志的。作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物化表征,作为历史特定生产方式的记录载体,作为工业时代生活印记的真实反映,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品质良好的电力工业建筑遗产,是柏林乃至德国工业遗产的精华性代表,有着相当高的历史、社会和美学价值。   文章以笔者在留学德国期间,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调研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基础。在对电力工业建筑遗产的历史沿革和更新价值进行充分论述的同时,本文试图全面剖析柏林在涉及这一建筑遗产类型的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领域,从保护制度到政策法令,从理论策略到工程实践的完整体系。文章还对当前柏林取得成果和面临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并通过与上海的多层面比较,总结出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和柏林经验的可资借鉴之处,以期在相对微观的层面,对国内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这一议题的进一步充实与发展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天津地区作为寒冷地区代表,一直以来住宅节能的重点都是冬季的节能,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温室效应,城市热岛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地区住宅的夏季空调能耗也日益增加,因此该地
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背景,泉州的传统建筑不仅极富特色且自成体系,而流传于地方匠师体系内的各种营造技艺则是这些传统建筑得以实现的技术关键。营造技艺不仅是珍贵的
当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转型时期,影响着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了我国城市社区的变迁和变革,本文所研究的西安市纺织城社区也面临着这样的变迁和
一直以来城中村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深圳拥有数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城中村,深圳城中村的改造具有典范意义。2005年,颁布《深圳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重点针对旧村改
商业建筑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在国内是比较新的领域。完善的建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在人们的日常公共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商业活动的蓬勃兴起使得商业建筑的标
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然而大部分老年人却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冲击,面临着家庭结构缩小和社会养老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居家养老是当
在数字社会的建筑创作中,不规则形态建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从20世纪末开始到2009年为止,不规则形态建筑的建成数量的迅速增长,并发展出了一种具有表现力的独立形体和空间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已逐渐普及和深入发展,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备受各界的关注。文章以旅游规划的运作过程为主线,从运作过程中的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明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广大规划界的关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热点话题。寻求适于文化遗产的旅游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居住矛盾日益凸显,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刻不容缓。20世纪80年代(以下简称为“80年代”,同类文字叙述作相同简化)建设的住宅在既有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