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碳源不足的问题,以UCT工艺为例,对单点、两点、多点进水展开了试验,并对其进行了同时脱氮除磷效果的比较与分析;同时研究了进水分配比与运行参数回流比、溶解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如何来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试验实际进水澄清液水质:CODcr介于208-412 mg/L、BOD5介于98-228 mg/L、TN介于20.1-49.8 mg/L、TP介于2.5-7 mg/L,BOD5/TN均值为3.4,BOD5/TP均值为31。试验分三个部分进行:1.在同样的回流比条件下,对UCT工艺的一点、两点、三点进水展开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点、三点进水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明显优于一点进水的同等条件,用于脱氮除磷的碳源含量更高,反硝化相对比较彻底,同时为缩短厌氧区停留时间提供条件。在内回流比为200%、外回流比为100%时,两点进水7:3的分配比能达到更高的除磷效果,去除率可达83%,比5:5分配比的状态高10%;5:5时的脱氮效果略占优势,去除率为77%,比7:3时高4%。三点进水时的同时脱氮除磷能力得到更高的强化,用于脱氮除磷的碳源比例增加,在总氮去除效果达78%的条件下,总磷去除率仍能达到88%。2.以三点进水的UCT工艺为例,针对进水分配与回流比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率,要尽量的把进水分配在回流点,避免其他种类的异养菌对碳源的过多摄取,从而造成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碳源需求不足的问题。多点进水的分配比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试验以及不同的回流比来确定,同时试测各进水点前处的硝氮含量,来确定前一阶段的硝氮是否彻底反硝化,以便达到最佳的碳源分配效果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率,并尽可能降低回流比来提高动力能耗的利用率。3.以两点进水的UCT工艺为例,针对溶解氧与碳源分配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分配若更多的集中在系统前端的话,在厌缺氧区会消耗更多的外碳源,以致好氧区微生物不需要太高的溶解氧,此时好氧区可适当减少曝气量。本次试验认为,UCT工艺两点进水7:3时的最适DO为1.0-1.8mg/L,略低于两点进水5:5时的最适DO值1.8-2.5mg/L。
其他文献
<正>经脉的"开、合、枢",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而《伤寒论》并未明言。后世医家多以此说解释六经病机和症状、阐发六经病变的传变关系、预测六经病变的预后、指导六经病的治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统计实验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24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班118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1
本文以SWOT分析法为例,对其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市场运用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正> 据 Ciba-Geigy 公司的 Hans Geissbuehler 宣称,至1990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可能占整个农业化学品市场的6.5%。尽管它的市场价格可达9亿美元,但仍大大低于70年代的乐观预
摘要:现代测试技术是我国高校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工程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脱钩,学习效果不佳,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论文探讨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对现代测试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案例要素及框架搭建要点,最后以百吨车振动应力测试为典型案例,将课程各知识点穿插顺连,拉近学生与测试工程的距离,使其能够明确课程教学内容的工程应用价
<正>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于近代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等的问世,基于生物遗传物质DNA为基础,从微观角度阐释生命活动规律成为研发的热
为适应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基于KAQ理论探索了一种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新模式。提出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KAQ体系构图,在此基础上以十字路口交
大多数的哮喘患者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或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治疗,80%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少数患者尽管经过规范化的治疗,症状仍难以控制,这些患者属于难治性哮喘.难治性哮喘
<正> 90年代我国医院质量管理的趋向,是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由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以及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向决定。几年来,我国许多医院管理者在不断探索新的
<正>呼吸机是重要的临床治疗和抢救必备的医疗设备,其各项参数的准确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潮气量过小给患者通气不足;过大会造成过度通气,气道压过高,肺泡过度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