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翻译实践是将迈克尔·吉本斯(Michael Gibbons)、彼得·斯科特(Peter Scott)和黑尔佳·诺沃特尼(Helga Nowotny)合著的《反思科学——不确定时代的知识和公众》(Re-Thinking Science—Knowledge and the Public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一书的第十二章译为汉语。该书详述了社会经济发展促使社会和科学协同进化的过程,由此,出现了语境化科学。其中,第十二章谈到科学认识论核心的转变原因和结论,内容包括新事物的矛盾、认知权威的衰落、知识形象和知识体以及结论四部分。该书是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语言论述性强,表达缜密,衔接紧密,逻辑性强。翻译时,笔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别在实现词汇、句法、篇章方面的功能对等的过程中,运用“词性转换”、“词义引申”、“拆分译法”、“顺序法”、“重组法”、“照应”和“连接”的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表达自然,贴合原文。本实践报告分五章来阐述,第一章任务描述,主要描述了本翻译实践的任务背景、任务意义。第二章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改,详述了译前的材料准备、理论选择,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如何指导翻译,及译后的多次校对过程。第三章文本语言特点及理论运用简介,针对语言特点和翻译难点选定翻译原则和方法,并概述奈达功能对等理论,选取相关部分指导本次翻译实践。第四章案例分析,也是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主体部分,举例说明了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扫除翻译障碍,实现原文和译文在词汇、句法、篇章层次的功能对等。翻译中,不是每个词都能在词典上查出确切意思,有些词往往需要引申词义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义,也有些词需要考虑英汉语言差异及其在句中的作用,适当转换词性来实现词汇对等。在实现句法对等时,基于奈达的逆转换法,针对不同的句法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有些句子逻辑清晰,适合用顺序翻译法,但有些句子结构复杂,需要拆分、重组来实现句法对等。但是为了使译文表达更加自然,一定注意语篇的紧密衔接,语义的缜密论述,当然这与文本语言特点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注意翻译时,以内容优先,形式次之为原则,同时注意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反应的对等。第五章结语,是对此次翻译实践的总结、反思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