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属于储层描述的核心内容,目前,无论在评价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的非均质参数测定上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离解决储层非均质性问题,特别是对于横向变化大的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问题还有较大的距离.其中储层骨架模型的建立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建立在测井曲线相似性基础上的传统"旋回控制,分级对比"原则在研究河流相储层对比时表现出地层学理论依据不足,在砂体对比,解释砂体形态、连续性、连通性等缺乏理论支撑.寻找新的理论来指导河流相储层的划分和对比,已经成为解决河流相储层表征的一大任务和难题.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变化中的过程—沉积响应,沉积物体积分配、相分异等原理,进行等时地层对比,建立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为预测储层空间展布、研究其非均质性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正是基于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的沉积响应及其伴生的可容空间分析,以胜利油田孤东新滩西部地区馆陶组上段油藏为例,通过对储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起储层的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在基准面旋回格架内,对储层的沉积相、砂体展布和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对储层非均质性与沉积相、基准面位置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据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认识:1.通过基准面旋回识别和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在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共识别出三个级别基准面旋回,分别为:短期旋回、中期旋回和长期旋回.在馆陶组上段划分出长期半旋回(上升)1个,中期旋回7个,短期旋回在岩心上识别,规模太小,在全区不能进行追踪和对比.2.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的基础上,识别出10种岩石相类型和曲流河、辫状河两种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微相类型,包括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心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3.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包括该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以及平面非均质性三个尺度.层内非均质性研究,通过统计单砂体的粒度、物性等资料,建立了四种层内物性非均质模式,研究区以正韵律模式为主.层间非均质性研究,通过计算分层系数、砂岩百分含量、隔层厚度三个参数来分析研究.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根据不同沉积相统计砂体几何形态参数,根据艾伦等人的统计方法用砂岩百分含量推测砂体平面连通情况.最后,根据以上各项参数,为该区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发育河道亚相砂体的储层为一类,是该区主要储集层;堤岸亚相砂体是二类,为该区次要储层;泛滥平原砂体是三类,为最差储集层.同时,在同一沉积相中根据基准面的位置又进行了分类,一类储层处于基准面最低处,二类储层处于基准面中部,三类储层处于基准面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