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镇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法理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_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1979年开始试点采用增值税,1994年全面推行。自此,增值税成为我国税制结构中占据首位的主体税种,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充实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增值税自身的特殊性,几乎在其上市第一天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行为就已经开始。随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行为的愈演愈烈,为了遏制猖獗的犯罪形势,我国新刑法典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最高法定刑规定为死刑。林镇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作为我国新刑法典实施后第一批被判处死刑的案例甚为典型。本文以林镇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为研究视点,针对案件当中的争议点,探寻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深层理论问题,以期对司法机关更妥善地处理同类案件尽绵薄之力。   本文通过对林镇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案案情的具体分析,认为对于此案的审理结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理论争议:   首先,从定性上分析,法院不应当认定被告人林镇裕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共犯。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刑法理论界对共同犯罪概念及特征的通行理解,并对共同犯罪故意进行重点分析,为正确认定林镇是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共犯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即使法院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认定林镇裕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从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也只能认定林镇裕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而不是主犯。本文先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入手,探讨国内外理论界对于共同犯罪人分类的认定标准:再对主犯和从犯的认定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判定林镇裕是否为本案的主犯提供理论依据;后对主从犯的认定和犯罪数额的关系进行了阐明,进一步为林镇裕并非本案的主犯提供依据。   最后,从立法上分析,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配置死刑缺乏正当性。本文通过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概述,为清晰增值税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本质提供理论参考;简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表现形式,对“虚开”行为进行了说明;提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立法背景及立法概况;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适用死刑的效果分析,提出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配置死刑的不正当性;最后,提出了如何限制适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死刑,并对如何废除该罪的死刑提出了立法建议。
其他文献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卓越行政文化过程中看不见的软件,也是反腐败斗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都市民俗旅游口头表演,以什刹海胡同游三轮车夫的口头讲述为个案。笔者的重点访谈对象是一位叫张师傅的三轮车夫。本文在旅游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框架下研究旅
本画是近现代美术大家徐悲鸿(1895—1953)创作于1940年左右的一件大作。这件作品取材于《列子·汤问》中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围绕《愚公移山》这一题材,徐悲鸿
2008~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春小麦-春玉米轮作体系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平衡施用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化肥+有机肥(NPK+M)和习惯施肥(CON)5个施肥措
This paper relieves the’curse of dimensionality’ problem, which becomes intractable when scal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o multi-agent systems. This problem i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明辨事理、分辨是非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在小学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润物无声”的育人意识,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
制度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安排。制度的确立和有效运作,是制约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制度是否有效率,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度的价值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