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近代史上的藏汉民族通婚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oolz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藏汉民族关系史中,通婚一直是主要内容之一,从唐代文成公主入嫁吐蕃到今天藏区的大规模藏汉通婚,这种民族融合的方式就从未中断过。四川藏区历来是藏汉两个民族的重要活动区域,在这里两个民族的通婚非常普遍,藏汉民族共同为这里的发展做了自己的贡献。自清末赵尔丰川边改土归流以来,汉人大量涌入此地,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其中,许多与当地藏族通婚。本文以民国时期的康定为例,结合民族社会学的内容,通过分析当时的藏汉通婚情况,说明通婚在民族融合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藏汉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取长补短,相互同化与融合。族际通婚是民族融合交流过程中最直接、最彻底的一种形式,也是民族关系融洽和谐的直接反映和表现。早在唐代,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联姻,开藏、汉民族间通婚之先河。嗣后,藏、汉民族频繁接触交往,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文化交融使族际间通婚的约束力不断减弱,特别是藏、汉民族间长期和睦相处的民族关系和基本相同的宗教信仰为族际间通婚创造了条件。多年来,我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受民族学研究的影响,比较注重对某一少数民族的单体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又特别选择该民族“高纯度”的居住区,忽视多民族混居区,研究领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尝试从历史学的角度,将传统的实地调查与社会统计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对四川藏区藏、汉民族通婚的现象进行论证与分析,将西方民族社会学理论、方法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希望为当代我国的民族关系研究提供一个个案,并期望通过对跨地域不同社区的民族关系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社会历史变迁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对四川藏区近代史上的藏汉民族通婚研究,是因为该现象对民族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今西藏的民族关系能够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从而有利于推动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的团结、文化的保护与经济的开发,有利于藏区的稳定与发展。
其他文献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学术交流的频繁,中外档案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我国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西方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间逐渐发生了交流与对话.
梁柏台,又名梁栋,号梯云。1899年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查林村,1915年就读于大市聚知新学校,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进莫斯科东方大学
<正> 日本的猕猴桃生产栽培起始于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后更是发展迅速,至1991年,栽培面积已达5250ha,产量为4.57万t,成为继新西兰(1991年产量27.8万t)、意大利(1991年25.5万
一、拓展收集空间,加强馆(室)藏建设加强馆(室)藏资源建设是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工作重点.档案收集工作更是如此,它要紧紧围绕当今社
<正> 水果蔬菜在各国与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通十分普遍,其检疫也就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携带危险性害虫的处理,要求达到快速、经济、安全有效。 一、应用熏蒸剂进行检疫处理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慈溪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为了生存,率先萌发了市场经济的意识,产生了一大批以吃苦耐劳、敢于闯荡市场著称的民营企业家,出现了家家搞企业,人人
<正> 在澳大利亚,主要迁飞性害虫有粘虫、棉铃虫、蝗虫和小地老虎等。他们对棉铃虫、蝗虫研究得比较多,对粘虫的研究则主要是借鉴了我国的研究成果,因而近年研究进展较快。对
<正> 北海道栽培大豆历史较久,自1968年以来,已成为日本大豆主要产区,1988年播种面积2.37万公顷,占全国17.1%,单产每公顷2181公斤,总产量达5.17万吨。同时出现了一些高产农家,
高等植物可以通过体细胞培养方法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在离体培养期间植物细胞发生了细胞学或遗传学变异,且这种变异可做为植物品种改良的新变异源,即体细胞克隆变异(Soma
CDIO教育理念强调项目导向,强调做中学。网络工程项目实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于CDIO教育理念,课程以项目为核心开展教学,综合了网络规划与设计、路由与交换技术、Li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