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粉葛和葛麻姆3个变种的生药学特征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r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理清葛根、粉葛和葛花的药材基原,本课题从资源分布、形态、物候等多方面对葛、粉葛和葛麻姆3个变种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种质评价的基础上,对3变种根部和花部药用成分进行分析,为葛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查阅全国关于葛3个变种的标本,结合11个省市的实地考察,对葛3变种在中国的分布概况进行梳理,并调查和采集葛的种质资源,对野生的葛种质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2.2020年2月~2021年1月对栽种在江西中医药大学葛种质资源圃的11份葛种质进行物候统计,并进行茎、叶、花、果实等形态性状的观测,对比分析葛3变种的物候和形态差异。3.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来自多个省市的25份葛种质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OPLS-DA模型对检测得到的MS数据进行差异分析,通过VIP值筛选得到葛3变种根部主要差异化合物。同时,建立HPLC含量检测方法,对根部10种异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检测,评价不同种质的根部药材质量。4.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来自葛3个变种的28份种质花部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鉴定,并建立OPLS-DA模型对检测得到的MS数据进行差异分析,通过VIP值筛选得到葛3变种花部主要差异化合物。同时,采用HPLC法对花部8种异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检测,评价不同变种的花部药材质量差异。结果:1.葛的3个变种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布差异,野葛主要以北方山林多见,粉葛和葛麻姆有广阔的共同分布区,主要以长江以南为主。同时,葛的3变种在西南地区形成共同的混合分布。实际调查发现,野生状态下的葛3变种在根、叶、花等形态性状上呈现丰富的种质差异。2.不同变种的物候期存在一定差异,野葛萌芽始于2月中旬,6月下旬开始开花;粉葛3月初发芽,9月初进入开花期;葛麻姆在种质内出现不同类型的变化,其中JXLB*(江西于都)具有发芽早,落叶晚的现象,而其他种质与粉葛种质物候近似。在性状观测上,花序轴长、花冠大小及果实形态在3变种间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区分3变种在不同时期的鉴别依据。3.从野葛、粉葛和葛麻姆的根部共鉴定得到84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类46个,黄酮类7个,三萜皂苷类17个,葛酚苷类8个,香豆素类2个,倍半萜类4个。野葛、粉葛和葛麻姆分别鉴定得到84个、81个和70个。通过正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得到puerarin(葛根素)、puerarin-6?-O-xyloside(葛根素-6?-O-木糖苷)、3?-methoxy puerarin(3?-甲氧基葛根素)、3?-hydroxy puerarin(3?-羟基葛根素)、daidzin(大豆苷)、6?-O-malonyl genistin(6?-O-丙二酰基染料木苷)、6?-O-malonyl daidzin(6?-O-丙二酰基大豆苷)、genistein(染料木素)、daidzein-4?,7-di-glucoside(大豆苷元-4?,7-二葡萄糖苷)、puerarin-7-O-glucoside(葛根素-7-O-葡萄糖苷)、5,6,7-trihydroxy-4?-methoxy isoflavone-6,7-di-O-β-D-glucopyranoside、kudzusaponin A5、genistein-8-C-apiofuranosyl(1→6)glucoside、sophoraside A、glycitin(黄豆黄苷)、genistin(染料木苷)、daidzein-4?-β-D-glucopyranoside(大豆苷元-4?-β-D-吡喃葡萄糖苷)、3?-hydroxy puerarin-4?-O-deoxyhexoside(3?-羟基葛根素-4?-O-脱氧己糖苷)、apigenin 7-glucoside(芹菜素-7-O-葡萄糖苷)、daidzein(大豆苷元)、soyasaponin I(大豆皂苷I)、Isoorientin(异荭草素)、Sissotrin(印度黄檀苷)、Ononin(芒柄花苷)等24个差异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异黄酮类成分。4.从3个不同变种来源的葛花中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类成分22种,黄酮类成分6种,皂苷类成分7种;野葛花、粉葛花及葛麻姆花分别包含32,35,33个。正、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得到葛花苷,鸢尾苷,6"-O-木糖鸢尾苷,黄豆黄苷,4’-甲氧基鸢尾黄素-7-葡萄糖苷,6"-O-木糖黄豆黄苷,葛花苷元,槐花皂苷Ⅲ,6"-O-丙二酰基黄豆苷,次葛花苷,鸢尾苷元,芦丁,大豆皂苷BB,牡荆素,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苷,葛花亭,赤豆皂苷Ⅱ共18个差异化合物。结论:葛的3个变种在中国分布区域极广,不同变种在地域分布上呈南北差异,并在中国西南山区有同域分布。葛的不同变种野生种质形态多样性丰富,生长习性不同,有一定的物候差异,在种质驯化及品种栽培过程应当注意差异管理。同时,3变种的花序轴长、花冠大小及果序特征具有的差异,对野生植物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对根部和花部的成分对比中,筛选得到24个根部差异化合物及18个花部差异化合物,在作为葛3变种根和花的药材鉴别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药材应用上,葛根和粉葛尽管作为两味中药区分使用,但在功效上未有区分,二者在成分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在临床使用中建议进一步区分药效使用。葛花目前收录野葛和粉葛的花共同作为药材来源,但在葛花苷、鸢尾苷等主要功效成分上具有显著的含量差异,建议二者应当区分使用。同时目前市场主要来源的粉葛花药材质量受种质差异影响较大,亟需建立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对葛花药材进行控制。本研究首次对葛麻姆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化学成分的研究评价该变种的应用价值。其根部葛根素等成分含量虽低,但具有更高含量的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葛麻姆花虽为混伪品,但鸢尾苷和6"-O-木糖鸢尾苷的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淡豆豉自然炮制中不同时间点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含量、筛选鉴定和定量产AFT菌(简称产毒菌)并测定其产毒能力,考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拮抗菌的拮抗能力,初步分析产毒菌和拮抗菌在AFB1消长中的作用,为探讨淡豆豉炮制中黄曲霉毒素消长机制奠定基础,并为淡豆豉或其它发酵中药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一、淡豆豉自然炮制中AF
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尿毒清颗粒(UCG)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UCG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DN提供循证支持。研究方法:汇总、筛选既往有关UCG或Ⅲ期DN的Meta分析所用的检索方案、UCG厂商标注内容及近3年国内指南对Ⅲ期DN和UCG的描述词。依据目标数据库的常用检索方案对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对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疗效,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对比,明确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是否在改善血热肠燥型肛裂的症状及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通过验证其疗效,分析其优劣,使其推广应用,造福广大肛裂患者。方法:将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已明确诊断为血热肠燥型肛裂的患者60例,按随机
目的:对中医治疗卒中后便秘进行用药规律分析。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中医治疗卒中后便秘的处方进行整理并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检索出125篇文献,收录104首处方,涉及中药132味,频次>10次以上的药物有25味,高频药对10个,获得核心药物组合6个,挖掘出新处方3个。结论:中医治疗卒中后便秘多以泻下、理气、补虚类药物为主,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目的:通过研究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探索热敏灸对小儿肌性斜颈的有效性,拓宽热敏灸的治疗范围,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按就诊时间进行排序,并根据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软件中RAND函数命令生成随机数字,按升序排序后得到的新数列由上至下规定前30例样本为对照组,后30例样本规定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电磁波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治疗心火旺盛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变化,为临床从心火论治青春期后痤疮提供临床依据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纳入符合要求的心火旺盛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60例及健康的女性志愿者15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煎水内服,对照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两组均外用夫西地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对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疗效,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对比,明确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是否在改善血热肠燥型肛裂的症状及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通过验证其疗效,分析其优劣,使其推广应用,造福广大肛裂患者。方法:将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已明确诊断为血热肠燥型肛裂的患者60例,按随机
目的:观察热敏灸“犊鼻”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兔模型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RK)、关节软骨抑癌基因P53(P53tumor suppressor gene,P53)以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ate—specif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累及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近年来,中国人群UC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断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然而这些治疗药物存在显著的副作用,仍有部分患者对其不敏感,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不得不进行手术切除。为提高UC患者的生存质量,急需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藏药绿萝花是天南星
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bx.]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状茎,古籍记载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解重金属毒的作用。文献报道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土茯苓总提取物能解重金属Pb毒性。然而,其解毒活性成分不清,药效物质基础不明。据以上现状,本论文开展土茯苓解重金属Pb毒性的物质基础研究,共包括四个内容:1)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解Pb毒性研究;2)乙酸乙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