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劝善书之浅析——《太上感应篇》的出现及影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先秦、汉代就有了一些具有劝善性质的道德教化书,如《孝经》、《女戒》等。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内容主要是教人为善,特别强调个人的积善积德行为,这种道德思想延伸到了宋代之后,便形成了专门以劝善惩恶为己任的道教劝善书,又简称为劝善书,它属于民间的善书范畴。道教劝善书有其自身的特点:以道教神仙的名义来制作,宣传神明对世人的善恶行为进行赏与罚;又宣扬积善可以成仙的思想。它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是它的酝酿阶段。道教劝善书中所提倡的善恶报应的思想主要是讲天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感应,而这种“天人感应”说在汉代就已被董仲舒所宣扬,他认为人与“天”之间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人们必须顺从“天意”,否则就会遭到惩罚;他提出天子就是“天”在人世间的代表,人们受命于天子也就是间接的受命于“天”。宋元金是它的形成阶段。道教劝善书的产生适应了宋朝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他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一定的影响。道学在宋代形成,即融合了儒佛道三家学说的思想,并且将封建专制主义和伦理道德的思想抽象为“理”,即“理学”,理学的形成使得当朝政府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和伦理教化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明清时期则是它的盛行阶段。劝善书中的“诚信”理论对当时明清时期的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除了对道教劝善书发展的这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之外,又对道教劝善书的思想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而且将道教劝善书中的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用了道教劝善的思想阐释了现代社会。《太上感应篇》是道教劝善书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本文还对《太上感应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它的内容也大部分是引自《抱朴子·内篇》,本文将两篇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但是《太上感应篇》的作者至今不详。  总之,研究此论文就是要让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更加的重视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更显示出了道教劝善书在培养现代国人的道德精神方面仍然有着它存在的价值。现代“和谐社会”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包括和谐的家庭、和谐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绝不能建立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和伤害生物之上,应该处理好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关系。道教劝善书中这样强调:“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这些内容都明显的表现出了道教对自然生物的小心谨慎的态度,是对人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重要性的深刻体会,对人类所生存的环境的极度珍惜。中国人的世纪就需要有中国精神来树立和培养,因此,道教劝善书中的劝善思想在中国现代人的道德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对当代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一定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1 全力实施三个战略rn一个企业在成功越过创业阶段后,将开始步入了迅速成长的关键阶段,企业的规模持续扩大,业务迅速增加.现实经济生活中,在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迅速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介绍了工夫论是吕柟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他由“理气非二物”导出即气求理的思想,通过对为学与科举的辩证分析得出了“举业与学,本无二道”,然后打通天理与人事而得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现代科学技术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以新技术发明及产业化为主题的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这次革命以高科技和新产业为发展特征,引起传统的产业内容、形式的变化,也波及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发生了急剧转型,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转变。新的阶层、利益群体和社会团体不断出现,社会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状态,有些甚至成为社会
此问题的历史回溯关于书法家技艺与文化修养关系的讨论,伴随着当今书坛的发展,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歇过。而希望加强书法家乃至于整个书坛的文化修养的努力,也几乎从来没有停歇
先秦以来,儒家既立足“人”又结合社会理想,在追求道德完善的道路上创立了完整而缜密的人格学说,期望以人格的淬炼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定,其中儒家认为最理想的人格是知仁勇的统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真实性。使用逐级订正模型先后从播种日期、插秧日期、育秧期间水稻所处气温、气候数据4个方面对富锦市水稻光
在20世纪30年代,留声机、唱片在中国已经非常普及,大街小巷中的商店、住户到处可闻唱片声。随着唱片的普及与繁荣,很多有声文艺资料被保存下来,但由于受战争和政治运动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