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南北,斯民厥土:历史时期的河南人口与土地(1368-1953)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32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口与土地的历史。河南在中国区域人口史和经济史上的重要地位,使这一地区的历史人口与土地问题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国古代人口最为稠密、土地开发最早、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唐宋以后,河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渐衰退,政治和文化影响力也日渐式微。人口调查统计制度,深刻影响着明代以降河南人口数据的性质。明初到近代,河南的人口调查和登记制度,从户帖制到黄册、里甲制,从人丁编审到厉行保甲,从警察制再到保甲制,不断地在民政行为和财政行为之间变换,人口统计的对象也从全体人口到部分人口再到全体人口。只有明太祖、乾隆至道光等少数时期的历史人口数据较为可靠。1953年,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举行,河南人口有了准确的数字统计。明初以降的近六个世纪,除了明末清初的短暂下降,河南的人口持续增长。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和崇祯三年(1630年),人口数量分别为278万和1150万,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达到1986万,1935年3457万人。至1953年人口普查,河南的人口增长到4421万。明初至1953年河南人口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倾斜的“N”字型曲线。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河南人口的性别、职业、城乡结构中不同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明初河南土地大量荒芜,经过多年的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万历时期的土地清丈数据表明,晚明河南的耕地面积超过1亿亩。明末清初战争的破坏,使大量耕地再次抛荒,经过康熙一朝的垦荒,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到8703万亩,至乾隆中期,荒地基本开垦完毕,耕地面积在1.11亿亩左右。民国后期频繁的战争使河南耕地面积从1935年的1.14亿亩下降到1946年的9800多万亩。明初以降河南土地利用状态表现为从“荒”(非耕地)到“熟”(耕地)和从“熟”到“荒”两个相反的过程。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的变化,使明初以降河南的人地比率不断下降,人均耕地面积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的14.6亩下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10.0亩,再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6.2亩,进而至1953年的2.9亩。人地关系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不断转化。相应地,明代以降河南的农业生产技术、种植结构、粮食产量、土地关系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诸要素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他文献
“体育困难生”在运动心理学中称“体育学习困难生”,是指体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发展水平与运动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造成体育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
以α,α-二甲基-间-异丙烯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为原料合成了大分子单体α,α-二甲基-间-异丙烯基苄基氨基甲酸酯(Macromer)。以Macromer为疏水单体,选用具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收录的211篇临床药学专业建设研究论文,从数量、作者情况、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引文情况、关键词、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
在新课改背景下,当下语文教学其实仍以线性思维为主,未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而运用非线性思维进行教学更能体现语文内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大力加以倡导。如何运用?主要方
目的 初步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伤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 分离 2 0例正常健康人 (A组 )、2 4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伤者
德国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强国。本文从综述其发展历程入手,阐明了在德国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社会各方的配合与对政策的贯彻到位,诸多条件的成熟与多方
<正>给予营销人员年终奖励,是许多印刷包装企业惯用的激励手法,可是对客户进行奖励就是凤毛麟角了"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印刷企业经过金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若想发展个人的能力,都必须经过学习和实践。音乐教育教学和实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艺术综合能力的最好途径,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实践是一个主动认识和体验的
现实中,作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作文课不但是学生的“三怕”,也是悬在语文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学生的写作行为多是受制于人,为了外在需要而写,或为了应付生活或考试
农民工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群体开始出现了代际之间的更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据《2016年农民工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