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传感器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纳电子器件为核心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考虑到传统电池容量有限、需要频繁维护等内在缺陷,构建可长期稳定运行、便携、多功能的自驱动系统是大数据时代下对电子设备提出的必然要求。纳米发电机,作为一种能够将机械能高效转化为电能的新兴微能源技术,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材料选择多样、易于移植、机电转化效率高等众多独特优势,在实现微纳电子器件的长期稳定供能方面展示了巨大潜力。然而,如何将纳米发电机与传感系统有效结合,实现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对外界环境信息变化的有效传感和反馈,也就是构建出自驱动传感系统,在人体运动监测和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设计并研究了基于层级微纳褶皱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并作为高性能自驱动压力传感器实现了外部压力的高灵敏和宽范围感知。之后将自愈合特性与纳米发电机相结合,制备了具有自愈合性质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全自愈合压电纳米发电机,开发出了可自愈合的自驱动压力传感器。此外,本文还利用聚苯胺纳米结构开发了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氨气传感器,证明了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自驱动气体传感器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构建三维多孔结构进一步提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氨气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开发了基于层级微纳褶皱结构的自驱动压力传感器。通过对比微观褶皱的结构形貌,探索褶皱结构的产生机制,即压应力通过屈曲作用而重新分布的结果。利用40000次的周期性接触分离测试,展示出基于PDMS/Zn O NWs层级微纳褶皱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自驱动压力传感器的高稳定性。同时作为高性能的自驱动压力传感器,本工作中的压力灵敏度可分为两个区域:低压力区(<25 k Pa)灵敏度为4.14V/k Pa和高压力区(25-476 k Pa)灵敏度为0.245 V/k Pa。相比基于褶皱结构的自驱动压力传感器,在Zn O压电势和粗糙表面的辅助下,这两个区域的压力灵敏度分别提高了2.91倍和3倍。最后,将自驱动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多种类型的人体运动。(2)将层级褶皱结构与自愈合柔性衬底相结合,制备得到了具有层级褶皱结构的自愈合摩擦纳米发电机。控制氧化锌的溅射时间和水热法生长氧化锌的时间,最终制备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信号在83.8 V和6.03μA。通过多次切割和修复循环测试电学性能,进一步验证柔性衬底突出的自愈合效果和器件作为自愈合自驱动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可行性。最后将器件与人体摆臂运动相结合,有效监测人体摆臂运动。(3)提出全自愈合压电纳米发电机的概念,设计并制备了具有高效自愈合特性的压电纳米发电机。以PZT压电陶瓷颗粒作为压电材料,PDMS-IU-MPU作为自愈合材料的主体,银纳米线交联网络作为电极。纳米发电机中PZT在70 wt%质量比的条件下达到最大输出,电压电流分别是3.2 V和56.1 n A。并且在自愈合后仍能够保持90%以上的输出效果。最后组装为9宫格传感阵列作为仿生电子皮肤自驱动压力传感器,实现对不同受力部位点、受力大小的监测。(4)基于聚苯胺纳米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自驱动氨气传感器,其中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分别是41 V和0.2μA。作为自驱动氨气传感器,在室温环境下可以实现对最低浓度为20 ppm的氨气进行监测;在20-1000ppm氨气浓度内,灵敏度约为0.046%/ppm。(5)为了进一步提升自驱动氨气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将含有三维多孔结构的纤维素膜与聚苯胺材料相结合,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高性能自驱动氨气传感器。工作中首先对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能量收集进行研究,实现对商用电容器的充电;随后通过器件结构设计,研究了自驱动氨气传感器的响应机理,在氨气氛围中聚苯胺材料表面得失电子能力变化、作为电极层的电子传输能力变化以及三维多孔结构的协同作用,自驱动氨气传感器获得最佳传感性能。最低检测限度为100 ppb,响应率为15.1%。其中在0.1-2000 ppm的浓度范围内,平均灵敏度为0.0405%/ppm。
其他文献
使用金属导线传输电能是目前常用的供电方式,技术已十分成熟,但在易燃易爆、强磁场、强电磁干扰或为远距离低电压用户供电(传输距离达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用户工作电压仅为几伏的直流电,且对电力需求量十分有限)等特殊情况下不宜使用。激光能量光纤传输(Po F,power over fiber)技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经过光纤传输至用户终端处,再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该技术利用光纤传输能量,不会产生电火花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处理和计算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集成化、小型化的光学元件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基于自然材料和超构材料的光学元件存在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由人工微结构单元构成的超构表面通过设计入射光与结构单元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能够对出射光束进行精确调控,并以亚波长分辨率自由设计光学波前,为实现光学元件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平台。其中,超构透镜作为超构表面领域重要的研究方
学位
全切片成像(Whole slide imaging,WSI)是一种典型的大视场(Field of view,FOV)、高分辨率成像方式。其利用高倍高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NA)物镜或超分辨率重构算法采集高分辨率图像,通过扫描或非扫描的方式获取目标的大视场,最终形成一整张数字的、高清晰的、无缝的以及全切片的目标图像。数字病理是下一代癌症诊断与分析的基石,而WSI是实现数字病
学位
钢板剪力墙因其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装配率更高等诸多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目前专家学者对有关钢板墙结构消能减震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钢板墙结构形式和附加消能减震设置两方面针对钢板墙结构消能减震技术进行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会议
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在等离子体射流的条件下进行相关电磁实验。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密度分布是电磁实验的一个重要参数。本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具有高焓值高电子密度的特点。通过计算和实验测量的方法获得等离子体射流能量特性和电子密度分布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高焓值等离子体射流中有大量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带来各组分的变化,各组分的变化影响输运及热动力参数,输运及热动力参数会影响
学位
超薄、超轻、高分辨率光学望远镜的研制对天文观测和空间监视光学望远成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基于微纳光子集成电路(Photonics Integrated Circuits,PICs)的微缩干涉集成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研制超薄平面型超高分辨率望远镜系统提供了新途径。微缩干涉集成光学成像本质上是一种基于PICs的光学综合孔径干涉计算成像技术,完全区别于基于折反射原理工作的光电望远镜成像系统
学位
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内以高超声速飞行时,会产生一层等离子鞘套。当导航、遥控遥测、安控等信号穿过这层等离子鞘套时,会产生严重的衰减,即出现所谓的通信“黑障”。信号的衰减幅度主要决定于等离子鞘套的密度,通过降低等离子鞘套密度便能够使信号的衰减得到较大的改善。电磁调控作为一种降低等离子鞘套密度的有效手段,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正交电/磁场调控、行波磁场调控和脉冲磁场调控这几个方向。但
学位
为了提高多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在拼接区域的成形质量,研究了不同拼接顺序对双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C4钛合金拼接区域的表面形貌、内部缺陷、拉伸性能等成形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邻层间条带无相对偏转时,双激光逆序拼接因激光熔化扫描过程中粉末的剥蚀效应导致拼接区域表面起伏较大,且易于产生内部缺陷;双激光顺序拼接可大幅消除拼接区域表面起伏,且内部缺陷大幅减少;设置67°相邻层间条带相对偏转角时,双激光顺序拼接试样可
期刊
“数据孤岛”是限制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实际部署的关键因素。联邦学习作为一种具有隐私保护特性的分布式学习方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针对联邦学习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性不仅依赖于大规模的数据集,训练数据的质量对于模型的性能同样重要。现有的联邦学习方案通常假设参与者已在本地进行了局部数据清洗。然而,在局部数据背景知识
学位
自压电电子学在2006年被提出以来,广泛应用于应变传感、光电探测以及柔性电子器件等。压电电子学概念的诞生是基于压电效应,压电效应指的是材料的电极化与机械刺激之间的机电耦合。具有压电特性的压电半导体材料同时兼具半导体特性,其内部晶体结构具有非中心对称性,比如纤锌矿结构的ZnO和GaN等。压电电子学器件基于压电电子学效应工作。压电电子学效应是一种界面效应,该效应通过机械刺激诱导压电极化电荷的产生,进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