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OBN地震检波器二次定位方法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ianyi199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海底节点(OBN)作为一种新型的海底地震采集装备,可获取宽方位、大偏移距、含有转换横波的高质量地震数据,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表现出巨大优势。在实际海上勘探作业中,使用GPS及其他定位系统按照设计坐标在海面投放节点(一次定位),由于受到人工抛掷误差、船速变化、海浪洋流和海洋生物等因素的影响,OBN的实际沉放位置往往偏离预设位置。若在后期的地震资料处理中仍使用预设坐标,会引起CMP面元划分紊乱、动校正错误等一系列影响处理质量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二次定位获取节点在海底的真实位置。论文对已有的海底检波器二次定位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声波定位、直达波初至定位和折射波初至定位。针对在滩浅海勘探中,直达波初至数量少、方位分布不均且存在炮端的干扰,难以准确拾取初至,导致无法利用直达波初至实现精确定位的问题,通过引入信息量更为丰富的宽方位折射波初至,实现了一种直达波初至和折射波初至联合的OBN二次定位方法。提出基于动态惩罚加权方法构建目标函数,并采用模拟退火法迭代求解以获得较为准确的二次定位结果,克服了单一直达波定位时由于初至信息量不足带来的问题,提高了二次定位精度。文中详细给出了联合定位的初至拾取、初至分离、炮点选择和异常初至剔除等关键环节的实现步骤,对二次定位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借助构建的理论模型数据,利用不同精度级别、不同初始值、不同方位分布的初至对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使用不同数量和不同精度的初至组合对权因子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应用于某海域实际OBN资料,取得了良好的定位效果,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高强度铝合金断裂行为的准确预测是断裂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微观组织结构的非均匀性、缺陷的复杂影响以及加工/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致使同组试样的断裂应力呈现较大的分散性。本论文以7075-T65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紧凑拉伸试样,针对金属材料的断裂机理及预测概率模型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考虑断裂分散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金属材料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的预测概率模型。通过力学模型分析,研究裂纹尖
学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道路上违规行驶的车辆给交通环境的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采用自动化交通异常事件检测技术进行交通异常预警,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对于改善交通运行环境以及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有监督的异常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数据进行标注,而且只是对特定的异常行为建立精准的行为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基于无监督的异常检测方法不需要对
学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和污水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对传统污水脱氮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究更为高效的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HNAD)菌能够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氨氮(NH4+-N)转化为含氮气体,并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使其在污
学位
学位
长期以来,签派员在制作飞行计划时额外油增加比较主观,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本文试图分析历史METAR天气报文和航班运行耗油之间关系,从而建立一套数学模型来确定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额外油标准,达到在确保安全裕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少加额外油,减少“油耗油”进而降低公司航油成本的目的。
期刊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党中央一直以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三农”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重视。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重大场合和会议上就“三农”问题进行阐述。立足新时代,面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势以及农业农村落后的现实难题,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自此,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农民对于美好
学位
“十四五”期间内燃机仍然是主流动力,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寻找清洁替代燃料也刻不容缓。桐油作为非食用植物油,由于粘度较大会造成内燃机活塞环粘连和积碳等问题,与柴油和醇类燃料混合使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本文将桐油与柴油和正丁醇直接混合,配制了桐油-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D90B10、D80B20、D70T10B20、D70T20B10和D60T20B20),基于定容燃烧弹测试
学位
学位
川滇地块作为我国现今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挤碰撞亚欧板块以及高原物质向东侧向蠕滑作用导致川滇地块边界断裂持续应变积累,在空间上限制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一直以来,对于川滇地块边界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形变、滑动速率和古地震研究工作一直是活动构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2008年汶川地震后,通过对东部边界断层系统的活动构造变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该断层系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