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头水颗粒作用下火灾烟气层沉降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daigua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灾烟气对火场人员安全逃生构成巨大的威胁,火灾人员伤亡大多是由火灾烟气造成的。虽然自动水喷雾(淋)系统作为消防设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但这些系统喷出的水颗粒能够扰乱或破坏火灾烟气层的稳定,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烟气沉降现象,给火灾时人员疏散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去理解该现象,以至于在隧道中是否设置自动水喷雾(淋)系统长期存在争论。目前,几乎没有欧洲国家将自动水喷雾(淋)系统作为常规的隧道消防设施。研究和预测水颗粒作用下烟气的沉降现象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和理解水颗粒与烟气间的相互力作用及传热过程,这涉及复杂的两相流理论。通常,水颗粒对烟气的冷却作用和拖曳力作用被视为烟气在水喷雾(淋)条件下沉降的两个基本机理。在大量假定基础上,甚至忽略水颗粒与火灾烟气间的相互热传递,经典理论指出,通过比较水颗粒对烟气施加的向下拖曳力与烟气自身所具有的向上浮力,可判断烟气层是否会发生沉降。本研究借鉴了此力学平衡思想,但同时指出烟气层内被水颗粒冷却的烟气区域应表现出向下的浮力。由于经典理论忽视了这一点,使得它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成立,需要进行修正。因此,本研究将建立一个新的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现有火灾区域模型,来预测在水颗粒作用下的火灾烟气沉降距离。此外,本研究课题还采用了模拟实验及CFD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因而,本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实验部分,实验通过改变火源条件、烟气层温度、烟气层厚度以及喷水压力,观测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烟气沉降距离,并获得了有价值的实验结论,指出低温烟气在高喷水压力条件下易发生严重的沉降现象。此外,通过测试和分析喷雾前、后的烟气的温度分布规律,辨析了水颗粒的卷吸作用对烟气沉降的重要性。该实验成果不仅是本文第二部分模型建立的基础,也为CFD数值模拟(本文第三部分)提供了模拟参数和对比数据。在本文第二部分中,以适用于现有火灾区域模型为目的,建立了火灾烟气在水颗粒作用下沉降距离的理论预测模型。模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基础,首先建立了水颗粒与烟气相互作用区域内新的合力平衡体系,即水颗粒对烟气施加的向下拖曳力、水颗粒对烟气冷却导致烟气具有的向下浮力以及烟气沉降到下层冷空气层具有的向上浮力之间的平衡,通过该合力平衡体系可量化烟气在水颗粒作用下的沉降距离,也进一步说明了经典的Bullen理论存在的缺陷。在模型中,通过跟踪计算单个水颗粒的动力学特性而获得整个喷雾(淋)区域形状以及区域内水颗粒对烟气的拖曳力大小,同时还考虑了水颗粒对烟气的冷却作用,以及在水颗粒卷吸作用下喷雾(淋)区域内、外的气体传质过程。模型所需的输入参数包括:喷头流量速率、喷头孔径、水颗粒初始粒径、水颗粒初始温度、喷射角度、初始烟气层厚度及温度。模型输出参数则有:水颗粒速度、水颗粒轨迹、水颗粒粒径、拖曳力、烟气浮力、喷雾(淋)区域内烟气速度及温度、被卷吸的气体质量速率、水颗粒与烟气间的热交换速率及烟气沉降距离。其中,烟气沉降距离是根据烟气减速为零时的位置计算得到。本文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检验了模型预测烟气沉降距离的精度,由于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对平均颗粒粒径(通过Cm)和喷射角度(θ)较为敏感,通过敏感性分析为实验喷头的上述两参数提出了合理的推荐值。模型预测水颗粒与烟气间的热交换速率的精度则通过另一组实验进行了检验,对比结果同样显示了良好的预测结果。此外,还开展了大量的模型测试研究,测试变量包括喷射角度、水颗粒粒径、水颗粒初始速度、喷头流量速率、烟气层温度及厚度。基于上述测试,仔细分析和研究了单个水颗粒在不同条的运动特性,水颗粒与周围气体环境的相互作用现象以及不同喷雾(淋)条件下的烟气沉降规律。研究表明喷雾(淋)区域形状与水颗粒粒径有密切关系。另外,部分实验结论也得到模型测试结果的确认,例如,在低温烟气在高喷水压力条件下易发生严重的沉降现象。研究还指出在一定的喷雾条件下,因烟气温度造成的烟气沉降距离的差异并不受烟气厚度的明显影响,但该结论并不适用于较簿或较低温的烟气层。再者,研究发现当烟气层厚度薄于一个临界值时,烟气沉降距离会骤升,表明此时烟气容易直接接沉降至地面,该现象是由于大量冷空气被卷吸进入沉降烟气导致烟气向上浮力减小,而高喷水压力(高流量速率、小颗粒平均粒径)、低烟气温度和小喷射角度会使得发生该现象的临界烟气层厚度变薄。因而,在实际火灾中,由于薄烟层形成的阶段是火灾初期蓄烟阶段,且烟气温度相对较低,所以此时开启喷淋最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烟气沉降现象,对人员疏散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这方面考虑,减小喷头流量速率或延迟响应可能是合适宜的。本论文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喷雾条件下烟气沉降现象进行CFD数值模拟。为了说明该现象能很好地被CFD模拟和预测,将模拟结果与第一部分开展的实验进行了对比。CFD模拟工具选用了是基于LES (large eddy simulation)湍流模拟的FDS(Fire dynamic simulator)对比内容包括喷雾前、后的温度分布及喷雾后的烟气沉降距离,对比结果显示FDS均较好地预测了实验结果,重现了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模拟显示的详细流场信息也进一步确认了实验研究所强调的卷吸现象。最后,本论文采用FDS初步讨论了隧道火灾烟气在水喷淋条件下的沉降现象和规律。模拟工况考虑了不同的喷淋条件及两种隧道通风条件:自然通风及2m/s的纵向通风。研究表明隧道火灾烟气沉降与火源规模、喷淋条件及隧道通风有密切关系。在隧道自然通风条件下,单个喷头对初期火灾烟气有强烈的沉降作用,烟气被直接沉降到地面,但此时沉降烟气对下部空问能见度影响较弱,这符合模型测试研究结论,即初期火灾烟气具有温度低、厚度薄的特点,易发生沉降,且烟气在沉降过程中会卷吸大量空气。随着火灾的发展,伴随着更多火灾烟气被沉降到地面,能见度也不断下降。然而,当烟气温度随着火灾规模的变大而不断升高后,隧道下部的能见度会有所提高,表明此时烟气沉降程度较小。而在隧道纵向通风条件下,纵向风速会加速破坏火源下游烟气层的分层现象,但有利于维持上游回流烟气层的稳定。研究还指出无论在何种通风条件下,随着喷头流量速率的提高和喷头个数的增加,烟气均可能发生严重的沉降。此外,火源对周围气体的卷吸作用加速了烟气在隧道底部的扩散,使得火场附近的能见度降低得更快。上述研究结论均能很好地被本文相关理论研究所诠释。第二部分建立的理论模型甚至可以较好地反映在隧道自然通风及单个水喷淋条件下的烟气沉降现象。另外,模拟结果还反映了理论模型对区域温度分布描述的合理性。根据上述研究发现,为避免或缓解实际隧道中自动水喷雾(淋)系统对火灾烟气产生严重的沉降作用,提出如下建议和参考:不同的喷雾(淋)条件对烟气沉降作用程度不同,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喷头选型及喷水压力,可辅助于本文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及FDS模型进行评价;尽可能仅开启直接作用于火源的喷头,从而减小与烟气相互作用的喷头数量;对于纵向通风方式的隧道,若火源下游附近无疏散人员,应将隧道纵向风速开到最大,一方面缩短烟气回流的距离,甚至完全抑制烟气回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持回流烟气层在水喷雾(淋)条件下的稳定,然而若火源下游附近仍有疏散人员,需慎重开启水喷雾(淋)系统。总而言之,本论文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水颗粒与烟气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火灾烟气层在水颗粒作用下的基本沉降规律。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可用于预测和评价实际烟气在水喷雾(淋)作用下的沉降程度。与此同时,一些研究结论可为自动水喷雾(淋)系统在实际隧道中的设计及控制提供的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在课堂实践中,元认知作为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能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总结、反馈,并及时调整。将元认知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探索
近几年CBA职业联赛的发展迅速,受到了广大球迷的认可。特别在NBA停摆的时间里,NBA各大牌球星的加盟提升了CBA职业联赛的知名度,从而叩响了国际市场的大门。CBA职业联赛知名度与
为解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登机廊地下共同沟、捷运和行李、通道三通道并行基坑施工难题,经过方案比选,采用了“钢板桩拉锚+SMW工法+钢管内支撑”施工方案。并通过利用放坡
上海越洋国际广场工程紧邻城市高架和地铁车站,给深基坑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为了确保高架交通和地铁2号线车站的正常运行以及M7线地铁车站的正常施工,采取了合理的支撑、降水、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在中华元典中已有所体现。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古代文学理论的诸多范畴 ,并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批评。“意象”与西方文论中的“原型”具有
目的观察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隐匿性旁道参与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这两类最常见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鉴别指标,制定一套以V1导联假性r`波合并avL导联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工程的地下室共同沟内,机电系统管线采用了空间优化布置以及将新技术、新材料运用于空调“一次供回水”系统的支架设置中,给能源、电气、空调长
<正>曹洪欣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头痛验案介绍如下。
城市社区改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社会由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进步女性发起实践的深入定居在城市贫民区中的城市改革运动,旨在帮助解决大城市中因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而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内容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其中风险评估是前提,风险交流是基础。只有通过风险评估获取科学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