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三祖与同城派的立派及学术传播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桐城派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有欠缺。研究者大多关注桐城派古文理论的构建、桐城派与其他文派的关系以及桐城派文人如何维护封建道统等领域,而对桐城派的传播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作为清代文坛第一大散文创作流派,桐城派由方苞创始于康熙年间,后经刘大櫆、姚鼐等人的努力,理论逐渐成熟,终在姚鼐时期形成“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格局。后在桐城派弟子努力之下,突破地域限制,逐渐从安徽一隅传播到全国各地。因而把桐城派三祖作为一个个案进行研究,以探析他们在桐城派立派与学术传播中的作用就显得很有必要和价值。本文共分三章,旨在这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第一章从清初的社会环境与桐城这一特定的区域文化环境角度出发,阐述了桐城派兴起的原因。清初统治基础并不牢固,统治者通过推崇程朱理学以及大兴文字狱的做法,使当时知识分子的治学方向发生转移,桐城派始祖方苞受此影响,将程朱理学纳入其古文理论之中。而桐城特有的自然、文化环境,亦为桐城派的创立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二章从桐城派三祖的身份解读、桐城派的传播方式及传播平台三个方面出发,论证了桐城派的传播网络。在桐城派的早期传播过程中,由于桐城派三祖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他们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文化感召力,因此,他们对桐城派的早期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通过著作刊布、书信往来以及人际交往的传播方式,桐城派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尤其借助于书院这一传播平台,桐城派从省内逐渐扩散到了省外,最终成为主宰清代文坛两百余年的文坛盟主。   第三章从省内的传播与省外的扩散两个方面出发,论述了桐城派地域空间的扩散。由于桐城派散文与八股文关系密切,所以桐城派创立之后,在桐城派三祖及其弟子的努力之下,其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从安徽一省扩散到临近的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桐城派在后世弟子如曾国藩、岭西五大家及曾门弟子的影响之下,传播范围遍布湖南、广西、河北诸地区,终实现桐城派在全国的扩散。   本文主要以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桐城派三祖与桐城派的立派及学术传播的案例,对我们认清历史上文学流派兴起、发展的社会现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2004年,农七师水利二处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兵团“1+3”和“1+8”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打造以
期刊
采用高精度GPS对赫章特大桥11#墩顶位移进行信号采集,基于GAMIT数据处理软件的动态定位模块,对短基线和长基线两种方案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基线数据处理方案较长基线方案能更好地获取11#墩顶位移,此方法较通常的GPS高精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软件具有简单方便、易操作、无需编程的工程应用特点。最后分析了形变监测结果在超高桥墩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期刊
学位
为回收烟囱灰中的金属,贵溪冶炼厂熔炼车间用2PGC φ 900mm×900mm型的双齿辊破碎机将板结后的烟囱灰破碎后进行筛选。由于烟囱灰中含有大量的砷、硫等有害元素,而齿辊破碎机
期刊
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古人追求的思想道德修养最高境界,也是古今为官之道的高度总结。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强化这种“先后观
期刊
区别于常规的道路扩建工程,景区道路扩建工程功能改造范围广,环境保护任务重,景观打造要求高。对国道G321桂阳路扩建工程(No.1标段)展开研究,基于设计主题和原则,分析其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