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非点源的迁移规律及非点源污染负荷——以赣江下游为例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works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环鄱阳湖平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水体的重要污染源。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支流是赣江,赣江水质状况直接关系着鄱阳湖乃至长江下游的水环境安全。已有研究表明,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性控制因子,而降雨径流是水体非点源氮磷负荷的重要来源,因此,开展对赣江流域非点源氮磷随降雨径流的迁移转化研究及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对于控制赣江及鄱阳湖的水体污染,促进鄱阳湖平原的生态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赣江下游蒋巷镇基本农田进行水稻田流失氮磷的迁移转化研究;选择扬子洲镇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蔬菜地流失氮磷的迁移转化研究;选择赣江下游流域作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研究对象。  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氮磷流失特征及流失量都会有所不同,研究选择赣江下游地区的水稻田和蔬菜地两种典型的农业耕种方式,通过不同季节,不同降雨量和不同施肥强度情况下,测试分析排水沟渠的降雨径流水质,研究流失的氮磷污染物随降雨径流迁移转化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和峡江、外洲水文站的水量水质资料,并通过对输出系数模型模拟估算结果与研究区2006~2009年农业非点源实测污染负荷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赣江下游地区2006~2009年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和计算模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水稻田沟渠系统在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和底泥吸附的综合作用下,水稻田沟渠系统对各种形态流失的氮磷具有良好的截留去除效果。流失的的氮磷污染物浓度在沟渠中沿程呈大幅度递减规律,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以及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浓度平均截留去除率分别为45.75%、45.59%、48.07%、46.52%和53.53%、42.39%。  (2)水稻田不同的耕修期流失的氮磷浓度差别较大,流失的氮磷浓度在农田翻耕插秧期>水稻生长期>农田休耕期。翻耕季节稻田流失总氮浓度达到1.8374mg/L,是休耕期总氮浓度的1.99倍,是生长期总氮浓度的1.5倍;翻耕期氨氮浓度是休耕期水样的1.4倍,是生长期水样的1.1倍;流失的硝酸盐氮浓度翻耕季节0.9001mg/L大于水稻生长期的0.5381mg/L和休耕期的0.4593mg/L;亚硝酸盐氮浓度也同样是翻耕期最大,休耕季节最小。  (3)蔬菜地流失的总氮中以硝态氮所占比重较高,占总氮的平均比重为42.05%,硝态氮在蔬菜地长期种植中累积效应明显。蔬菜地流失的氮磷浓度高于水稻田浓度,累次采样浓度平均值中,蔬菜地的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浓度分别为9.469mg/L、2.3441mg/L、3.5974mg/L和4.1066mg/L、3.0782mg/L,水稻田相应氮磷浓度为1.4207mg/L、0.5784mg/L、0.2742mg/L和0.3143mg/L、0.1259mg/L。蔬菜地流失的各类氮素浓度是水稻田的4.1到13.1倍,流失的各类磷素是水稻田的13.1到24.2倍。  (4)建立了适合赣江下游的污染负荷估算模型。模型计算的研究区2006—2009年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计算结果与实测负荷比较分析,误差在20%以内,与同类研究相比精度较高,适合赣江下游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为鄱阳湖水环境污染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5)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得出了畜禽养殖、耕地和农业人口是赣江下游地区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来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沟渠+池塘”生态湿地系统等控制措施,为环鄱阳湖生态开发和水体环境控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耸立于各个城镇。伴随着超高层建筑沉降问题的突出,人们对超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和沉降预测越来越重视。研究人员重视对最终沉降量的预测和依
学位
预应力混凝土梁连续桥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桥型,对于跨度较大的预应力连续梁桥,经常采用悬臂浇筑法进行施工。在悬臂浇筑过程中,主梁应力和变形情况比较复杂,为保证成桥后内力和
本文基于哈密顿求解体系及传递矩阵法,提出了巨型框架结构计算分析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在巨型框架研究计算中具有简便、通用性。楼板按刚性处理,荷载作用于楼板标高处。一级框
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受压柱是由钢筋混凝土柱外包GFRP套管(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而形成的组合柱。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受压柱中的核心混凝土受到GFRP材料的横向约束,约束作用使核
随着混凝土结构早期失效问题的突出和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混凝土结构大量出现,传统的混凝土显得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结构的要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高性能混凝土将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的要求提高到了同样的高度,已成为了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实现途径和性能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不同配比的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实验,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增长机
通过对构筑物和地基受地震作用而发生较大破坏的震后分析得知,其中由于砂土地基失效所造成地破坏占较大比重,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然而,人们对砂土的变形特征研究
柱是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提高结构中柱的性能,对结构整体性能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物高度和跨度的增加,柱所需要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柱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许多污水处理厂需要建于城市内部。目前我国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活性污泥工艺,由于其占地面积过大,且运行时有臭味发出,因此对于建于城市内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南四湖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技术与示范课题”(课题编号为2009ZX07210-009)中的子任务“水质水量调度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