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区典型资源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地域空间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世界山地大国的实际国情与山区开发的实际需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面临转变的战略要求和山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困难重重的实际需求,都需要我们处理好未来山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与山地资源环境的适应共生关系,避免盲目无序开发活动与空间扩展削弱山地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构建基于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基础之上的国土空间开发新秩序。与此同时,不论从国家生态环境战略安全的维系出发,还是对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言,都迫切需要破解山地区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多维关联难题。从西南山区最为典型的山地资源型城市切入,进行山地区域空间发展实证研究,对于认知典型山区人-地系统过程与格局、探索山地城市地域空间开发机制、实现山地区域国土空间的良性有序开发引导,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地域空间开发类型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深入系统探讨了山地资源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状态与地域空间开发类型区研究的若干问题。论文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地域空间开发类型研究进展的总体评述,认为目前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山地区域综合性地域空间发展研究仍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体系尚不成熟,有待继续完善;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过于重视方法的复杂性和指标的繁复性,轻本质分析的重要性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忽视指标的表征性能、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关键指标的制约性质,导致承载力评价的客观性减弱;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套用平原研究模式,未充分贴合山区自身特点;国内还未从山地大国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性出发,开展针对山地区域的综合性地域空间开发类型研究。这些不足对于本研究的启示在于:应进一步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体系,深入探索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应充分重视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将山区地域系统的整体与特定类型山地城市的局部联系起来,以及将特定山区地域的空间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开展山区地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2)通过将山地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状态指数分解为资源环境本底承载状态指数和社会经济弹性承载状态指数,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东川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川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处于“弱”的状态,不适合进行整体性、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开发活动,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寻求适宜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区域实力整体提升。   (3)提出运用关键因子识别与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并对东川区进行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开发类型划分研究。论文将生态优先理念视为探讨山地城市地域空间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导向,将遵循生态优先理念的地域空间发展称之为“反发展”。所谓反发展,并非不发展,亦非反对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强调生态优先的空间发展秩序,即对于维护区域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空间格局,予以最高级别的保护,将其确定为城市空间扩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特定区域空间开发所面临的各种条件可分为约束性和支撑性两种。依据生态优先理念,山地区域地域空间约束条件中的个别要素对地域空间开发起着刚性的框限作用。针对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识别关键性空间格局的过程就能理解为对地域空间开发构成最强约束的“关键因子”的识别过程。识别并提取到这些关键因子之后,即对其余影响因素使用“约束-支撑”综合指数法,进行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和评价。应用此方法对东川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指数的量化、分级,将其地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控制开发、不宜开发和禁止开发5种类型。   (4)提出昆明市东川区未来地域空间发展的基本准则与适宜模式。通过对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机制的分析,以及前述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东川区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与模式:以山地自然生态为约束、保护与发展相协同的基本准则(具体包括:推进山地生态系统保育,促进地域空间系统整体优化;构建山地景观安全格局,提升地域空间系统安全水平;因地制宜地修复矿区生态环境;优先保护,保护与发展相协同);整体均衡的地域空间管制模式(具体包括:优先开发区的地域空间管制重点;适度开发区的地域空间管制重点;控制开发区的地域空间管制重点;不宜开发区的地域空间管制重点;禁止开发区的地域空间管制重点;基于生态补偿的地域空间系统整体均衡);山地自然生态友好型的产业成长模式(具体包括:发展山地特色生态农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体育及其他第三产业);“点状”开发的地域空间发展模式。   (5)尝试性提出我国西南山区地形起伏极大的中高山地区的空间发展,宜采取“点状”开发模式。通过对目前主要区域空间发展理论的简要回顾与梳理,以及对经典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和“点-轴”开发理论对山地区域国土开发活动适用性的探讨,认为现有的区域空间发展理论并不能完全适宜于指导山区,尤其是西南山区地形起伏极大的中高山地区的空间开发实践,需要提出新的适宜性理论模式。综合西南山区典型资源型城市东川区的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研究案例与理论分析结果,本文尝试性提出针对西南山区中高山地区空间发展的适宜性和概念性理论模式,即所谓“点状”开发模式。在上述地区大面积的区域基质间找寻适宜程度最好的“缝隙”,施以紧凑、高密度地开发活动,形成并保持分散的“点状”开发,是这些区域的空间发展主动顺应自然生态要求,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性取向;也是山地城镇区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在物质空间形态上的体现。这样最终形成广阔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散布其间的“点状”开发地区有机融合的地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中高山地区相对集中地提高区域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并最大限度的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进而走向真正的空间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参加中共上林县委、政府于1997年9月3日在南宁召开纪念古思革命武装起义50年茶话会有感。古思起义五十年,上林山水换新颜。工农生产齐跃进,两年文明树在肩。三年烽火求解放,烈士
每周一下午,都会有三个腿部残疾的老人出现在西安老年大学书法班,风雨无阻。课堂里,他们聚精会神听着孟国海老师讲解,认真记笔记,心领神会处还会用毛笔在纸上认真练习,活像三
本研究中的石河子垦区为石河子市区以及包括石河子乡、下野地灌区、安集海灌区、莫索湾灌区在内的农八师/石河子市的农耕区域。石河子垦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垦区农业规模扩
“党员岗位牌我喜欢”。这是办事群众给郯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的赞许。这个局为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三个代表”思想,在每一个党员面前设立一块党员岗位牌。自设立
义乌丝路金融小镇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46平方公里,紧邻义乌国际商贸城。丝路金融小镇涵括了国际商贸城、金融商务区、国际文化中心等丝路新区重点区块,是未来
本文以三工河流域为例,以人地关系理论为研究基础,基于农户调查的方式构建农户灌溉的“压力-状态-效益”决策框架,分析农户灌溉特征;采用二元相关、OLS估计、Logistic回归构建农
叶功能性状是植物在长期适应过程中为获得最大光合生产所形成的适应策略,比叶面积(SLA)和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作为两个关键叶功能性状,分别表征了植物对光能的捕获能力和同
遇到《半张纸》这篇微型小说是在我做语文老师很困惑的时候。我是一个喜欢读小说的人,但是我发现在课堂上给高一年级的学生分析讲解小说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学生不喜欢小说
期刊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LUCC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明确空间定位基础上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过程中,对早期识别传染源,控制疾病的爆发、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其它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