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分集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old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分集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在不需要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但是,在无线通信的上行链路中,特别是蜂窝移动通信的上行链路中,由于受到移动台尺寸的限制,采用多天线是不现实的。协同分集是无线网络中的一种新型的分集技术。这种技术能在单天线的前提下有效对抗衰落,提高系统容量。 论文首先介绍了协同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协同分集的各种策略,给出了协同分集系统的模型和协同的基本方案。接着介绍了无线移动信道的特性及本文仿真所采用的信道模型。其次论文从误码率入手对固定中继策略中的三种不同的协同方法(放大前传、译码前传、编码协同)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分析比较。随后,论文从中断概率的角度比较了各种上行信道条件下协同分集系统性能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论文将空时编码相关技术应用到协同分集系统,研究了协同分集的空时发送以及空时编码协同的技术,并通过仿真手段研究和分析其对协同系统性能提升的影响。 论文还结合信息论方法,对由两个单天线用户组成的非协同系统、放大前传系统和译码前传系统的容量进行了推导和分析。通过仿真表明,与非协同系统相比,协同分集系统的容量有显著的提高。 最后论文利用系统容量推导的结论,结合实际应用的情况分析了协同分集系统的小区覆盖面积,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已向金融电子化方向迈进。与此同时,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正快速实现无缝融合,从而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接
空时编码(STC)技术是一种用于多发射天线的编码方法。该编码在多根发射天线和多个时间周期的发射信号之间产生空域和时域相关,这种空时相关性可以起到发射分集的作用,在不牺牲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的新型通信与控制模式,通过脑电信号分析与处理实现人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近年来,基于视觉诱发电位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近年来OFDM技术以其频谱利用率高、成本低、易实现等优点而备受关注,预计将
量子图像处理作为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分支之一,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量子图像存储表示通过各种方法被提出,并且各种经典图像处理技术与量子力学进行融合用于量
物探数据采集网络技术正由有线向无线方向演进,同时该网络中传感器铺设的密度高、范围广成为趋势,因此为了确保所有采集数据迅速、可靠的传输到控制中心,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高
卫星通信网以其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系统容量大等优点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卫星网络的发展更是势不可挡。一方面,不断成熟,逐步趋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因其采用多根收发天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因此MIMO技术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空移键控调
提供具有QoS保证的数据、语音、图像、视频等移动多媒体业务是3G走向成熟的关键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将能为移动用户提供端到端保证的各种基于IP的多媒体
用户对全新多媒体业务的需求是网络演进的驱动力之一。用户希望能够以跨越固定和移动网络的便捷的使用方式来获得多媒体业务。因此,运营商需要一个可控制、可管理和可盈利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