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udongjia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迎来了举世瞩目的持续高速发展时期,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可以预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我国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还将不断延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大国和新兴经济体;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从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城市个数由建国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个,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规模从9386Km2扩展到35469.7Km2,共增加26084Km2。2009年城市化率已达46.6%,城市化率已处在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然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尚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工业增长效益不高和用地粗放等问题。城市化进程还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协调性较差,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形态雷同、特色个性不明显,城镇体系不健全、梯度发展效应不足,重视外延拓展、忽视内在功能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产业支撑缺乏和土地浪费严重等问题。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用地粗放问题,既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基本国情,也与科学发展观相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必然不可持续。因此,在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国只能坚持用世界上最严格的制度保护耕地,只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定不移地强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探索破解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国务院允许成都市在以下九个方面先行先试。一是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二是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三是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四是探索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五是探索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办法和途径;六是健全城乡金融服务体系;七是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八是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九是建立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努力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和推进灾后重建的成功典范,带动四川全面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圆满完成试验区建设任务。把成都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其中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主要目标是,按照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功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形态。为了构建这一新型城乡形态,2010年成都市进而提出了“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宏伟目标。本文以此研究背景,基于景观生态学、城市地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城乡自然形态、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为基础研究框架,从分析研究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入手,着重研究涵盖城乡生态格局、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等方面的综合性空间形态,提出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和景观生态学等理论,研究构建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充分顾及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选择了成都市双流县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实证研究,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充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手段,在对双流县域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和空间形态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双流县空间形态变化规律和城乡空间形态的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区理念,按照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特点,对双流县全域城乡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生态敏感性、发展强度、发展潜力三个因素为依据的指标体系;对各个发展分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及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布局研究,进而将双流县划分为城乡总体空间形态和发展分区形态,对发展分区的土地有效利用、产业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构建了较完整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研究评价体系与评价空间数据库,构建了评价模型群,建立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等理论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构建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主要有如下结论:(1)双流县城镇面积与人口数量的比值为1.16,基本与合理值持平,应保持其平衡状态。“十二五”期间,双流县城市化发展应以发展规模适度、产业集聚的中小城镇体系为重点。(2)基本农田占双流县辖区面积的49%,应将双流县耕地及其基本农田作为双流县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基质,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为双流县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与生态保护支撑。(3)双流可构建由龙门山与龙泉山脉以及牧马山蜀风文化旅游走廊和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所构成的生态廊道:构建以江安河、府河、锦江为主体的河流廊道;构建以交通廊道为主导的物质流、人流体系。(4)以城镇建设用地大型斑块为核心,大幅度提升东升镇、华阳镇、中和镇一圈层城镇的带动能力;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中型斑块,培育以IT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群;以新型农村居民点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小斑块,形成通过廊道相互串接的组合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系统。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提出以城乡土地利用特征和分异规律、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研究为基础,以“斑块-廊道-基底”为范式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景观分析研究方法。(2)提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核心生态作用和价值。在构建新型城乡空间形态中,应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作为景观生态基质和新行城乡空间形态的本底,将以人为本、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前提。(3)提出依据城乡统筹规划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合理性规划,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同时,通过对城镇斑块与工业斑块的优化设计,增强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研究方法。(4)提出城市居住功能区集约水平既与用地类型---居住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用地具有相关性,又与土地空间结构特征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聚集度指数有很强的相关性。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必须兼顾城市土地用地类型合理配置和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5)提出了研究建立以生态敏感性、发展强度、发展潜力三个因素为依据的指标体系的方法;(6)提出了研究构建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研究评价体系与评价空间数据库、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和评价模型群的方法。由于研究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1)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结构-功能-动态。结构与功能侧重于景观的现状,反映目前景观所特有的类型与空间配置,动态则表明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由于双流土地利用历史数据不完整,本文虽然对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缺乏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方向更深入研究。(2)尺度是景观生态学另外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景观的空间维度。由于本次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空间异质性规律的探寻,在尺度与城市土地景观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方面可能存在某些误差,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3)坚持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耕地制度保护耕地和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构建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的基本前提。研究构建新型城乡空间形态中需要进一步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4)本文仅以双流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并将该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成都市新都区、都江堰市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毕竟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研究成果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其他文献
<正> 重阳节的晚上,母亲从近200公里之遥的湘西古镇打来电话告诉我:今年她老人家又给我酿制了一缸重阳酒,等我回家过春节时带回城里喝。一听重阳酒,我就仿佛又看到了重阳酒的
期刊
本文论述了在量子力学主要概念的产生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所起的作用 ,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一样需要批判性思维 ,而教师是培养学生批判性
提出的虚拟现实VR与Powerpoint的结合技术 ,在演示文稿时能够交互显示和适时控制VR动态模型 ,该技术在产品的推销展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渤海世纪号"FPSO单点系泊系统的直径12in(305mm)跨接软管由Dunlop公司设计和制造,由4节组成,每节长度为11m,通过ASME法兰连接,该软管已到使用年限。以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
<正>本文根据多年的机电工程管理经验,探索了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阶段引进BIM技术进行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论证了BIM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展望了BIM技术在高速公路
胆管炎是指发生在胆管系统内的炎症.胆管炎常因胆管内有结石或胆管狭窄等发生,临床上常因胆管内有结石同时引发病人右上腹部疼痛和发热而笼统地诊断为"胆道感染"或"胆系感染"
我国褐煤资源储量丰富,但褐煤,尤其提质后褐煤极易发生自燃。从褐煤的化学结构和孔隙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其自燃机理,综述了卤盐吸水液、铵盐阻化液、氢氧化钙阻化液、硅凝胶和
粘胶纤维作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重要品种,被应用于服用面料、内衣、装饰等多个领域,不仅可以提供合成纤维所不具有的优异性能,还可以弥补棉织物等天然纤维产量上的不足,一直
在一定的设计排量下,以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模数、齿数和零件厚度为设计变量,以泵体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满足规定的性能参数等为约束条件,对一种新型三极并联齿轮泵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