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西区污水回注可行性及界限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采出液综合含水率达90%以上,采油过程中产出污水量越来越大。采取污水回注的措施治理产出污水时,联合站至注水井沿程线路的累积结垢等污染问题严重,输送途中易导致水质二次污染。若能通过分析井口采出液的特性,研究其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堵塞规律,实现污水经井口简单油水分离处理后直接由注水井回注,不仅具有环境保护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也为所研究储层的污水回注提供推荐水质指标。以孤岛西区中高渗油藏为例,首先分析了井口采出液组成特性,基于储层物性及流体性质,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分析了不同注入速度对储层伤害的影响,并分别研究了悬浮固体颗粒含量、颗粒粒径和含油量对不同渗透率的人造岩心造成的渗透率损伤。结果表明:(1)低注入速度时悬浮固体颗粒溶液和乳化油造成的渗透率损失值比高注入速度时分别大了7.8%、9.5%,对储层的伤害影响较小;(2)随累积注入量的增加,渗透率损失值增大;岩心渗透率越大,回注水中悬浮物对储层的伤害越小;同一级别渗透率的岩心,悬浮固体颗粒含量越高、粒径越大,含油量越高,对储层的伤害越严重;(3)通过最小曲率法插值,得到气体渗透率为500×10-3μm~2-7000×10-3μm~2的储层中悬浮固体颗粒溶液的注入图版及推荐界限,并根据含油量与渗透率损失值线性曲线拟合,得到了气体渗透率为500×10-3μm~2-7000×10-3μm~2的储层中乳化油含量的推荐注入界限,放宽了适合孤岛西区的水质指标,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建立基于连续地震动参数的各类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模型,基于供水管道震害率经验统计模型,假设供水管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破坏处数满足泊松分布,结合管道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给出了不同管材供水管道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利用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得到了6种管材供水管道基于PGA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各管材供水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均能通过具有95%置信率的拟合优度检验,且基于易损性曲线得到的地震
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地层压力保持程度过高,将产生水淹等现象,还会增加注入压力,即增加成本;如果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过低,则不能形成足以驱动油流从油藏中流动到采油井底的生产压差,甚至可能形成三相流动,使地层原油的流动性变差。因此确定合理的地层压力,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矿场实际数据与数值模拟法为基础,结合渗流力学理论,首先确定能使研究区发挥最大潜力的相关注采参数最优化值,重点针对地层压力对各注
压裂液在水力压裂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压裂施工成败和增产效果。目前国内对压裂液流变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剪切速率等参数对其黏弹性的影响,未考虑压裂条件下高压对压裂液流变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压裂液的高压流变性,有助于全面认识压裂液在压裂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动态特性,为压裂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压裂施工的成功率与效率。使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测试不同类型水基压裂液的高压流变特性,重点
旋转导向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定向钻井技术,其核心是井下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旋转导向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旋转状态下能够实现井眼轨迹的实时导向。目前,国内即将研制出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为了提高该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研制及应用水平,必须对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优选出适合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的调控方式,来减小工具面调控误差。为了实现该目标,基于相似理论及实验室现有条件,研制出了一套理论与实际均可行的静态推靠
油田注水耗能是油田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油田生产含水的升高,油田注水能耗必将持续大幅增加,油田注水能耗也将持续增加。因此,加强对注水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刻不容缓。目前油田现场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这些技术能不能节能?在什么条件下节能多少?针对具体的注水系统采取何种节能措施才能更好地降低注水能耗?效益如何?本文针以上问题,对某油田1#注水系统和2#注水系统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注水系统的注水站节
对于出砂油藏的开采,适度排砂和携砂采油是具有针对性的重要解决方案。固体颗粒在井筒中的流动规律是上述携砂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其中的携砂流速则是上述工程问题的主要设计参数。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垂直井的携砂流速研究较多,但对水平井中不同倾角井段的携砂流速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关注较少,同时也忽略了在相同条件下水平井不同井段之间携砂能力的对比。基于上述问题,针对井筒由水平至垂直的全倾角变化过程,
针对GD油田聚合物驱存在的油井见聚浓度高、窜聚严重等问题,提出了GD油田聚合物驱油藏调剖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水驱阶段现场示踪剂资料和聚驱阶段数据资料,对调驱必要性做出判别。通过数值模拟软件,考察了非均质储层水驱和聚合物驱分流规律的区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改善分流量的能力有限,调剖效果不理想;针对GD油田现有冻胶配方,进行了冻胶的注入参数优化设计,建立了适用于聚驱油藏调剖冻胶的指标体系。通过调整
山体滑坡对长距离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运输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一旦发生滑坡事故,由管道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因此研究滑坡地段变形埋地管道应力分布反演,可以在减少工作量的情况下,可以实时监测管道应力分布状态,并对管道危险节点作出预测,以及对管道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可以根据管道故障的风险合理地制定维修或更换计划。本文首先分析了滑坡下埋地管道的应力状态和力学行为,给出了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其次,建立了
酸化是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增产改造的常用措施,为了降低酸岩反应速率、实现深部穿透,通常会对酸液进行增粘。酸液体系增粘后表现出酸岩反应速率低的特性,其酸岩反应动力学规律与常规酸差异很大,这直接影响着酸化工艺设计及其酸化效果。为此,本文考虑酸液增粘机理的差异,选取常规酸、稠化酸以及自转向酸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三种酸液体系与新疆灰岩露头反应所表现出的静、动态酸岩反应动力学规律差异,建立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酸岩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了大批断块油藏,我国是这类油藏中占比最高的国家,其中极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极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断块破碎,面积小,难以形成规则的注采井网,在开发过程中经常采用一注一采、一注两采、两注一采和两注两采等井网形式,目前国内外关于此类井网注采调控方式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缺少针对此类油藏注采调控方式的物理模拟研究。本文根据极复杂断块油藏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