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在中国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之下,一批本土神学家活跃于中国基督教的舞台之上,他们大都学贯中西,一方面拥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同时又接受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神学的教育。以赵紫宸为代表的中国神学家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以中国人的视角来诠释基督教思想,并致力于推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以构建“中国系统神学”和建立“本色教会”,努力为中国教会谋求神学的出路,对于推动基督教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西方、港台及大陆学术界对于赵紫宸的研究,侧重于对赵紫宸神学思想的独特性、与当时中国社会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相关性特点以及神学思想的本色化特点的探讨和研究,而鲜有对赵紫宸为代表的神学思想家对当时降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之间张力的论述和分析。因此,本文引入宗教社会学中宗教市场论,以张力理论为研究视角来观察赵紫宸神学思想的内容、形成的原因以及解读其本色化教会的独特性。赵紫宸神学思想中对于上帝、耶稣基督、救赎以及教会等神学基本问题进行本色化的阐释,使得中国人能够便于理解和易于接受。从其思想成因来看,赵紫宸的神学思想,不论是其上帝论、耶稣论、救赎论,尤其是教会论都是深受儒家为代表的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而赵紫宸的神学思想究其根本依旧是对耶稣基督、上帝的信仰,因此赵紫宸认为“基督教之与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高于中国文化,是对中国文化无纲领缺陷的补充,是中国文化的成全。”张力是斯达克来建立宗教市场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衡量宗教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关键变量,所有的宗教群体都可以放置在这个群体和它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张力轴线的某一个点上。赵紫宸的神学思想是对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关系进行协调,进而降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张力的重要尝试。由此,赵紫宸提出了建立“中国本色化教会”,通过基督教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实现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他还强调,应适时进行宗教内部的改革以调整和适应新的环境,使基督教从相对严格的区位转换到一个温和的、中国人易于接受的温和的区位,这样的教会才是最能适合中国人民宗教需求的、最与中国的生活与文化契合的、最能促进中国基督徒的责任心的“本色化教会”。赵紫宸为代表的那一时代的中国基督教徒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是具有其社会现实意义的,对中国基督教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尽管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相比以往,已经得到较好的协调和改善,但现实中,二者之间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尚待解决,诸如基督教家庭教会与政府之间的高张力关系。相对于20世纪的中国社会,如今的社会环境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产生了新的矛盾和文化冲突,而赵紫宸对于基督教的神学思考,在当时已经为基督教的革新、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基础。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得以完全实现,但赵紫宸作为中国基督教神学家的尝试和努力对中国基督教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解决当今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问题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