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现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因素检验”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检验”,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强度增长率与企业价值强度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并对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价值贡献程度的公司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现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因素检验”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检验”,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强度增长率与企业价值强度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并对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价值贡献程度的公司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本文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增长的确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投入对企业价
其他文献
在西方理论界很早就开始开展了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并且在企业界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系统性运用。但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起步较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风险暴露,重大损失频发,暴露了我国企业界内部控制能力不足这一现象,也使得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逐渐认识到开展内部控制研究的迫切性。然而,就目前而言,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于交通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研究比较少。现有的研究大多数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用一般的模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有效的进行薪酬激励关系到是否能最大化地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高管的激励问题成为学术界普遍讨论的话题,高管的业绩不仅受到自身经营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高管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检查了高管薪酬中业绩基准的使用情况,发现企业存在非对称使用业绩基准的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传统经济学假设市场主体是理性的,学者们多从融资成本、代理因素、公司特征等方面对公司融资决策进行研究。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投资者和管理者的有限理性行为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这两大主体的非理性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是探讨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进而对股票发行的影响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终极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公司获得资本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获得资本能力的另一项要素则是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本文检验了终极控股股东和制度环境对资本结构选择的交互影响,试图解释终极控股股东在不同法治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影响下的资本结构选择。本文以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以2008-2010年沪深两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基于制度环境下终极控股股东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以下结论:为了保
在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由于具有诸多优势因而成为资本配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系族企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国系族企业集团中是否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其配置效率如何,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是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此外,本文试图整理出内部资本市场的明确定义及界定方法,使得判断内部资本市场有据可依,改善目前研究文献对内部资本市场界定不一的现状。本文利用文献分
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代理成本是企业避税不可忽视的一种非税收成本。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以及股东积极主义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可能通过积极手段对企业避税进行一定的约束,以控制代理成本。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以及主要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避税的相关关系,来检验机构投资者在企业避税行为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以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
资产流动性在企业面临外部环境波动时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种作用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尤其是流动性最强的现金是众多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策略。同时,外部环境中对企业现金持有政策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行业特征,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全面。因此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A股主板持续上市的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行业间角度研究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在行业间的
在我国,银行借款是企业债务融资的主要来源。但是,在信贷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信息披露,是连接企业与银行等利益相关者的桥梁。银行作为债权人,希望通过获得更多企业相关信息,来提高信贷决策的准确性。银行贷款给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更能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较差,银行无法充分获得企业有用信息时,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就会利用债务契约保护自身利益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是内部控制建立、评价和审计的关键环节。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着概念模糊和实务操作性差的问题。本文对2011年境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实际。基于内部控制职能论,内部控制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关系的理论分析,从内部控制缺陷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出发,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已经造成了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的内部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普遍集中,出现了双重委托代理矛盾,第一重是高管与股东的代理矛盾,第二重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良好的薪酬机制本是解决高管与股东代理矛盾,促使高管尽心尽力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但是由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代理矛盾的存在,致使薪酬激励机制可能存在失效的风险。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有着正的激励效应,而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两权分离则有着负的侵占效应,因此,终极控制股东对高管有着两个层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