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主要框架类型探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力度。然而,政府构建自身形象的努力却未在西方媒体呈现的中国形象上体现成果,中国常被西方媒体塑造为“好战分子”、国际合作的“阻碍力量”、“独裁主义”和“在全球实行新殖民主义”。对比我国有意识的对外宣传努力和西方媒体呈现的中国形象,似乎努力和所追求的目标总是有所出入。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分析依据,以《纽约时报》近十年涉华报道为代表,探讨《纽约时报》在构建中国形象时所使用的最主要框架类型,试图对西方媒体构建中国形象的背后逻辑进行探析。  本文共4章:第1章为绪论,包含研究的理论前提、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构成要件。第2章为框架概念及相关理论的介绍,在分析了各学科领域的“框架”概念后,本文确定了研究对象是新闻文本的框架;通过介绍相关理论,本文确定了研究的维度。第3章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讨《纽约时报》在建构中国形象时所使用的主要框架类型;第4章为原因阐释部分,试图超越以往研究简单的“意识形态偏见”归因模式,对《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国时的文本建构规则做更深层的社会文化和政治逻辑分析。  通过定量的内容分析、结合定性的文本分析,本文得出:在西方新闻文本常用的五种框架类型——“冲突性”框架、“人情味”框架、“经济及后果”框架、“道德”框架、“社会责任”框架中,《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国时最常用的是“冲突性”类型的框架,在文本中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体现。通过进一步分析,本文发现,“冲突性”框架类型的使用,虽然是西方媒体出于追求文本“情节性”的生产逻辑的考虑,会令报道从结构上呈现一定的“对立”特征,但《纽约时报》对中国报道采用的“冲突性”框架,某种程度上是西方的“东方主义”话语的体现;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力量格局变化以及美国“国际观”的体现;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哲学观差异的体现。
其他文献
功能介绍该产品设计时尚现代,主要将户外广告与LCD电子读报、自助取报功能相结合,取代传统人工投递的送报方式,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通过户外LCD液晶电子触摸屏阅读报纸
1994年,未过而立之年的吴华生,带领几十人的队伍从江苏高邮市八桥镇来到北京.当时他们举目无亲,又不熟悉北京建筑市场的情况.凭借-种毅力.-股热情,他们毛遂自荐参加了北京崇
北 辰 绿 色 家 园 高 层 住 宅 小 区 工 程 , 有 4幢 由 北 京 建 工 集 团 第 三 建 筑 工 程 公 司 第 十 项 目 经 理 部 总 包 施 工 。 工 程 地 下 2层 , 地 上 2幢 为
Master 100是一种含有石英、金属等坚硬细骨料的地面耐磨材料,和地面面层混凝土混合硬化后,形成非常坚硬的表面,不会出现空鼓、脱皮等现象;同时掺入不同颜料还可做成各种颜
期刊
本文以“死刑”这一主题为切入点,以人民网、新浪微博为例,采用多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网络媒介关于死刑信息的报道特点和网民关于死刑的态度特点,观察网络报道的特
吊顶内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使以后的正常使用和消防安全得不到保障,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建设单位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吊顶
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媒体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拟态世界”,社会上的群体在媒介上都有着被勾勒的形象,无论这些形象真实与否,他们都在很
澳洲国家特殊广播服务(Australi an 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俗称澳洲国家民族电台,简称SBS,坐落在悉尼市郊St Leonards的Herbert大街,驱车前往,大约500米开外就能看
关于工程质量的含义从相关法规看,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其一,工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建设应具备“三证”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
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我国正致力于促进农村信息化,进而带动农村现代化。乡村媒体是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媒体渠道建设的同时,更应考虑媒体内容是否满足了农村受众需求,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