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SS的极区电离层TEC模型应用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区是地球地理极点和地磁极点的所在地,磁力线在该区域穿入地面或开放向外延伸与行星际磁场相连,使极区电离层与磁层、太阳风、行星际磁场等紧密的耦合在一起。复杂的极区电离层变化对卫星导航等无线电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基于双频或多频的GNSS观测数据可以反演出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信息,为大范围长时间连续监测极区电离层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由于极区特殊的电离层变化特征,基于GNSS的相关电离层研究也衍生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极区电离层不同于中低纬度地区,常用的电离层模型在极昼极夜、威德尔海异常、南极冰盖和北冰洋以及电离层暴等时空现象下的适用性和一致性具有不确定性。另外,常用的电离层模型大都基于薄层模型假设建立,忽略了电离层空间梯度的存在,极区经常出现的电离层不均匀体及碎片等引起的强电离层空间梯度降低了电离层薄层模型在该区域的可靠性。尽管近些年来很多学者使用多源电离层数据分析了极区电离层在某些特殊事件时的变化特征,但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基于短期的观测数据或者关注于南北两极中的一个区域,很少有研究使用一个太阳周期的观测数据分析南北两极电离层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针对电离层模型在极区的应用问题及南北两极地区电离层TEC变化特征,系统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多种电离层模型在极区的适用性和一致性分析由于极区电离层复杂的变化,电离层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电离层模型不仅可以为导航用户提供电离层改正加快模糊度收敛,而且可以方便准确的分析电离层自身的变化规律。目前关于电离层模型的研究大都关注于中低纬度区域,随着极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多源观测数据探测常用电离层模型在极区特殊事件下的适用性和一致性,对进一步改进模型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次基于GPS提取的STEC、JASON-2及COSMIC实测VTEC,探索了GPS广播Klobuchar模型、Galileo广播Ne Quick G模型、IRI(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模型及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s)官方合成的GIMs(Global Ionospheric Maps)模型,在南北两极地区不同太阳活动水平下的适用性。首先,基于GPS-TEC分析了四种模型在整个极区的适用性。然后,根据极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四种模型在极昼极夜、南极冰盖(Antarctic ice sheet,AIS)和北冰洋(Arctic Ocean,AO)、威德尔海异常以及电离层暴等情况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四种模型的偏差在南北两极地区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南极地区,夏季时低估了真实TEC,冬季时高估了真实TEC,而在北极地区的季节变化与南极地区截然相反;由于Klobuchar模型使用一个夜间平场描述电离层的夜间变化,致使该模型在极夜时的相对改正精度为负值;Galileo官方宣称Ne Quick G模型可以在全球改正70%左右的电离层延迟,但是由于极区复杂的电离层变化,该模型在极区仅能消除50%左右的电离层误差;目前最新公布的IRI-2016模型在极区使用时存在较大系统的偏差,在WSA期间该模型的系统偏差达到13.09TECU,严重低估了实际的TEC;由于缺少可用的GNSS观测数据,GIMs模型在AIS及AO地区的相对改正精度仅有50%左右,比全球平均精度下降30%左右。目前,IGS有七家电离层分析中心提供GIMs产品,本文使用d STEC方法,分析了IGSG、CODEG、JPLG、UPCG、ESAG、CASG和WHUG七种GIM模型在南北两极不同时空状态下的一致性,为不同需求的极区电离层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结果显示,各GIM模型在北极地区的一致性明显优于南极地区,并且RMS误差值具有年周期和季节周期变化特征。2.卫星方位角对电离层薄层模型的影响电离层薄层模型广泛的用于GNSS导航以及基于GNSS观测数据的电离层TEC模型化,此类模型假设电离层中所有自由电子集中于某一固定高度无限薄的薄层中,忽略了电离层空间梯度的存在,认为同一高度角及穿刺点处不同方向的STEC是相同的。然而,极区电离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电离层不均匀体及碎片经常出现,形成了很强的电离层水平梯度,致使薄层模型产生很大的投影误差。三维电离层模型—Ne Quick模型可以通过电子密度积分直接计算出任意方向的STEC,避免了电离层梯度造成的投影函数误差,为研究电离层水平梯度对薄层模型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根据现有的研究,由于Galileo在计算广播模型系数时仅使用了少量的极区观测数据,致使Ne Quick G模型在极区的精度较低。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区域GPS跟踪网的Ne Quick模型系数计算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计算了适用于南北两极地区的模型系数。本文根据新计算的模型系数及Ne Quick G模型,探测了在南北两极地区由卫星方位角造成的电离层投影函数误差与卫星高度角、时间、季节等因素的关系。另外,根据Ne Quick模型计算的“真实”投影值,设计了一种评估投影函数性能的新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探寻了与“真实值”最接近的常用投影函数。结果表明:在极区,同一高度角及穿刺点处不同方位角的STEC存在明显差异,最大投影函数误差可达到9TECU;当高度角大于40时,不同方向的投影值逐渐地趋于一致;投影函数Ou及MSLM与真实的投影值最为接近,投影函数F-K精度最低,不适合在低高度角时使用。3.极区最优电离层薄层模型高度探测二维电离层TEC模型在建模和使用过程中都将电离层薄层固定于某一特定高度,没有考虑电离层垂直变化引起的薄层高度随季节、时间等因素的变化。本文首先在利用COSMIC实测数据分析了峰值电子密度高度(hm F2)在极区长时间的变化特征以及hm F2与太阳活动指数F10.7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UQRG GIM模型及d STEC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最优薄层高度探测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薄层高度探测方法需要密集GNSS跟踪站以及在磁暴时结果不可靠的限制,并且降低了数据计算量。根据传统的CPP方法及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分析了极区最优薄层高度在一个太阳周期的变化特征,为极区电离层TEC建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4.南北两极地区电离层TEC变化特征研究基于GNSS的长期观测数据,探测南北两极电离层在一个太阳周期的变化特征以及在极昼极夜、威德尔海异常、磁暴等特殊事件时的响应,对全面认识极区电离层的形态特征和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多项式函数、广义三角函数、球谐函数及球冠谐函数模型模拟了南北两极地区一个太阳周期的电离层TEC,根据四种模型之间的比较分析,选取了在极区综合最优的球冠谐函数模型用于研究极区的电离层TEC时空分布特征。基于球冠谐函数建立的电离层TEC模型,对比分析了南北两极TEC在一个太阳周期的变化趋势,以及电离层TEC在极昼极夜、威德尔海异常及不同季节等情况下的分布特征。在磁暴发生时常伴有电离层碎片产生,本文跟踪分析了2015年第076天磁暴时南极电离层碎片产生以及演化过程。另外,通过对球冠谐函数模型系数的谱分析,确定了各系数的周期项并使用傅里叶级数对其进行了模型化,建立了极区电离层TEC预报模型。
其他文献
油茶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及生态树种,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大力发展的经济树种之一。然而,我国红壤区季节性干旱较严重,其所造成的水分亏缺对该区域油茶的苗期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等影响较大。赣无系列油茶优良品种是江西省油茶新造林的主栽品种,但目前针对它们的苗期抗旱性研究较少,且缺少较为全面、系统的抗旱性研究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茶的科学种植。本文以4个抗旱性可能存在差异的油茶品种扦插苗为试验材料,
通过配方优化和分子结构设计,优化树脂合成工艺,筛选催化剂和工艺条件,合成了两款不同类型的5G天线罩基体树脂,低粘度,流动性好,与玻璃纤维浸润性优异的树脂适合真空导流工艺制备天线罩复合材料制品,并且满足目前5G基站建设用天线罩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和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在公众议题舆论生成和发酵演化的过程中的影响地位日渐突显。面对舆论环境的重大变化,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的需求都愈发紧迫,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断推进的深度融合、用户对于网络舆情环境的逐步适应和理性回归,以及政府机构对于网络舆情的深入认识和规范管理,使得意见领袖群体在经历了一系列发展过程之后得以自然淘汰和清理整顿
预制装配式桥梁凭借施工质量好、对环境的影响小、现场作业时间短、施工安全水平高等优势,已成为桥梁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既适合于交通复杂的城市道路桥梁,也适合于施工环境艰苦的铁路桥梁建设。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梳理2020年度国内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的研究进展。根据桥梁结构类型,从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两个方面论述了该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构造以及典型工程应用。经过粗略总结,在上部结构中,节
如今,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这一关键驱动力,电子电气行业也是如此。塑料材料品类丰富,在电子电气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其创新步伐并未停止,更多种类、更高性能且更环保的材料不断被推向市场,为开发适用于电子电气领域的更高性能的产品带来了可能。
期刊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信息系统上层的应用越来越依赖和信任下层的固件和硬件。信息系统底层的任何硬件漏洞都可能严重降低其安全性,因此,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在硬件物理层实施更好的安全措施这一必要性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伴随着更精密、更廉价的检测设备的发展,利用芯片工作时向外辐射的电磁特性,以此对物理层面的高级攻击威胁已从军事和政府领域扩展到商业产品,是不容忽视的重大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和芯片技术的飞速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在为人们带来方便易用云服务时,也为云平台数据和应用安全带来新的风险。对云平台进行可信性测试,为用户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选择依据,是增强用户对云平台信心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云平台Iaa S层作为支撑上层Paa S和Saa S服务的基础,它的可信与否直接决定着上层服务与资源的可信性。但是,云平台Iaa S层服务由众多硬件和软件组件协同提供,组件间结构和交互过程极其复杂,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充分地享受到网络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便利,然而,现实生活中各种关于不安全的网络连接导致用户信息泄露或金融损失的案例越来越多,各种应用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逐渐认识到安全网络连接的重要性。安全网络连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第二是服务提供方身份的真实性。数据的安全性可通过密码学加密算法解决,服务提供方身份的真实性是通过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成为了当今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蓬勃发展,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为用户不断提供越来越智能和便利的功能体验,同时也暴露了非常严重的隐私安全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传感器侧信道威胁。当前的智能移动设备配备了非常丰富的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能够获取到用户的敏感信息,例如心跳速率、运动状态。虽然移动传感器的设计初衷是为
癌症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顺铂的发现促进了金属配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发展。Ag(I)具有抗菌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多齿配体-三联吡啶,易于修饰、可与多种金属形成金属配合物,其金属配合物在光电材料、抗肿瘤药物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三氯均三嗪因为其易修饰和缺电子特性,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献中报道的三联吡啶Ag(I),主要是研究其超分子性质或者光学性质,关于抗肿瘤性质的报道相对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