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平面形态与热岛强度的关系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气温高于乡村地区的现象,是城市气候的一个最突出特征,是城市气候研究和气候变化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热岛的强弱与天气条件、城市地域内的人类活动方式、城市下挚面独特的理化性质及其复杂的空间构成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侧重探讨热岛强度与城市平面形态之间的关系。   热岛效应的强弱常用“热岛强度”来表示,“热岛强度”常被定义为市内热岛中心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本文中各城市的“热岛强度”是从常设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中经过一定的处理后,与背景站进行对比而获得的,因研究时段及气象台站的位置等原因,这样获得的“热岛强度”只是同一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热岛效应的相对大小比较,其实质就是各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观测值中所受到的城市化影响,是城市热岛效应在城市宏观尺度层面上的反映,与传统意义的“热岛强度”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   本文利用1960s、1980s、2000s珠三角地区21个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及其所在城市同一时期的建成区属性数据(包括气象台站到城市建成区质心的距离、气象台站与城市建成区内最近建筑物单元的实际距离、气象台站距离建成区范围边界线的最短距离),采用了空间插值、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的特征、空间分布状况及其与气象台站到城市建成区各距离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研究结论有:   (1)对各气象台站的气温观测值进行了海拔高度及纬度等影响因素订正消除之后,计算所得热岛强度的变化大体上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的。   (2)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市建成区及其气象台的各距离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极弱,说明热岛强度虽然与城市规模和气象台站到城市的距离有关,但并不是所谓的气象台站距离城市建成区越近、城市规模越大,其热岛强度就一定越强。   (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台站到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最近建筑物单元的实际距离对城市尺度的热岛强度产生了“负”影响,即距离建成区内建筑物越远,其所属气象台站的观测值中存在的热岛效应就越小;而气象台站到城市建成区质心距离及气象台站与城市建成区边界的最短距离对城市尺度的热岛效应产生了“正”影响,即距离越远,其所属气象台站的观测值中存在的热岛效应也就相应越大。   (4)从常设气象台站的常规气温观测资料中计算出来的城市热岛强度与在市区和郊区布点观测或进行流动观测所得到的经典热岛强度在时间序列上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即夜间较强,昼间较弱;秋冬季节较强,春夏季节较弱。这说明在宏观尺度层面上,城市热岛强度可以正确反映城市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其他文献
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正确运用财政政策,运用预算、税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可谓谆谆教导,语重心长,高瞻远瞩,立论精辟,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指明了方向。何谓“政治”?政治就是方向,就是大局,就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城市蔓延、城市空间的大规模扩展,逐渐引发过度依赖小汽车、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从而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研究土地利用特征对居民出行影
党的性质问题 ,实质上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旅游产业的开放性,其产业的发展竞争不仅存在
森林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赖以生存的物质,如木料、药材以及燃料等,为人类稳定的生活提过保障。森林火灾是对森林生态造成危害的诸
干旱灾害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是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干旱缺水也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以及管理保护所面对的重大难题。干旱风险评估研究具有
景观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一直以来不同学科对景观及其价值利用的认识与实践都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本文基于地理学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采用以演绎法为主的论
本文基于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观测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CRU数据集和V2.0数据集,采用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年际变化趋势等方法,对CMIP3的2
本文以3S技术为支撑,以北京市房山区历史森林火灾统计资料为基础,结合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对房山区森林火灾格局进行了研究。利用数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