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质量评估是依据一定的翻译观和翻译标准,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翻译活动、翻译过程以及翻译结果与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中外理论界多倾向于把翻译标准当作翻译质量评估的标准,如“忠实、通顺”或“功能对等”等。此类标准过于宽泛,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纯量化的评估模式如“加拿大翻译协会标准(简称CTIC)”等仅适合技术、商业等应用型文本翻译质量的评估,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缺乏适用性。虽然翻译研究在近些年来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关注,但是作为翻译研究核心的翻译质量评估长期以来却未受到充分重视。翻译评估理论研究的缺乏导致了翻译评估实践的非科学性和表层性,因而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影响甚为有限。
朱莉安·豪斯是当代著名的翻译家、语言学家以及系统翻译评估的先驱者。她所构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国际翻译批评界尚属先例。该模式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理论和文本分析为基础,从语域分析的三个变量出发,设定评估的具体参数,并依据这些参数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解构和比较,评价译文的质量。豪斯模式的目标是对译文整体质量进行评估,既设有宏观标准,又有微观标准,较为系统、全面。
本文首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出发,对语言及文本的功能进行解释,接着详细介绍了模式的参数:语场、语旨、语式和文本体裁,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此外对该模式的一些重要概念及应用可行性也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朱莉安·豪斯本人及其模式的研究者已通过实例研究证实该模式在科普文章、散文、书信等文体翻译中的应用可行性,但将诗歌这一体裁的文本排除在外,因为诗歌具有较多的特殊性。本文则尝试将豪斯模式应用于唐诗翻译以检验其在评估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索不足之处。
本文选取李白的名作《将进酒》及孙大雨的翻译“Carouse,Please”,和威特尔·宾纳的翻译“Bringing in the Wine”作为语料。验证过程按照豪斯提出的参数及步骤进行,在结果中详细列出译文和原文的对应和不对应之处,并就各项功能是否对等做出说明。通过验证可以看出在该模式参数设置较为新颖、操作步骤明晰、“文化过滤”概念的提出及“显性翻译”和“隐形翻译”的区分使得模式更加科学。
但同时豪斯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参数设置不合理;操作步骤复杂;“文化过滤”在翻译评估实践中难以操作;此外,该模式明显缺少令人信服的数据分析,无法通过数值清晰地展示评估结果。
为补偿以上不足,同时也作为本文个案研究的一个创新之处,本文在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对等情况说明之后,对模式的参数及所有“显性译误”和“隐性译误”进行赋值,最后成功计算出两个译本质量评估的得分。
研究表明,只要在豪斯模式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该模式毫无疑问也适用于诗歌翻译。改动包括对参数等进行赋值,以及在体裁上增加更多的项以检测诗歌意象、诗歌风格、修辞手段、诗歌音效等诗歌要素的翻译,这些对唐诗翻译至关重要。这些改动使得唐诗翻译的质量评估既有宏观维度,又有微观维度,更加全面、可信。
但是囿于篇幅限制,本文仅选取一种类型的唐诗进行验证,这无疑削弱了评估结论的可信度。显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纳入更多类型的唐歌进行研究。此外,本文所尝试的参数及各种译误的赋值过于复杂,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还需简化以提高适用性。
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论文的概述。陈述了豪斯模式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简要回顾了豪斯以及威廉姆斯对翻译质量评估方式的分类,以及豪斯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从不同角度对唐诗翻译的研究。第三部分详细介绍豪斯模式的理论基础、功能对等、参数设置、主要概念、操作程序及应用可行性等。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唐诗翻译的要素,包括语言要素、诗歌特征以及音律要素等的再现。第五部分将豪斯模式应用于唐诗翻译的评估。主要步骤包括选择文本、分析原文、比较译文与原文、评估翻译结果并列出最终数值。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总结了本文的发现及隐含问题,针对本文的局限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朱莉安·豪斯是当代著名的翻译家、语言学家以及系统翻译评估的先驱者。她所构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国际翻译批评界尚属先例。该模式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理论和文本分析为基础,从语域分析的三个变量出发,设定评估的具体参数,并依据这些参数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解构和比较,评价译文的质量。豪斯模式的目标是对译文整体质量进行评估,既设有宏观标准,又有微观标准,较为系统、全面。
本文首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出发,对语言及文本的功能进行解释,接着详细介绍了模式的参数:语场、语旨、语式和文本体裁,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此外对该模式的一些重要概念及应用可行性也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朱莉安·豪斯本人及其模式的研究者已通过实例研究证实该模式在科普文章、散文、书信等文体翻译中的应用可行性,但将诗歌这一体裁的文本排除在外,因为诗歌具有较多的特殊性。本文则尝试将豪斯模式应用于唐诗翻译以检验其在评估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索不足之处。
本文选取李白的名作《将进酒》及孙大雨的翻译“Carouse,Please”,和威特尔·宾纳的翻译“Bringing in the Wine”作为语料。验证过程按照豪斯提出的参数及步骤进行,在结果中详细列出译文和原文的对应和不对应之处,并就各项功能是否对等做出说明。通过验证可以看出在该模式参数设置较为新颖、操作步骤明晰、“文化过滤”概念的提出及“显性翻译”和“隐形翻译”的区分使得模式更加科学。
但同时豪斯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参数设置不合理;操作步骤复杂;“文化过滤”在翻译评估实践中难以操作;此外,该模式明显缺少令人信服的数据分析,无法通过数值清晰地展示评估结果。
为补偿以上不足,同时也作为本文个案研究的一个创新之处,本文在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对等情况说明之后,对模式的参数及所有“显性译误”和“隐性译误”进行赋值,最后成功计算出两个译本质量评估的得分。
研究表明,只要在豪斯模式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该模式毫无疑问也适用于诗歌翻译。改动包括对参数等进行赋值,以及在体裁上增加更多的项以检测诗歌意象、诗歌风格、修辞手段、诗歌音效等诗歌要素的翻译,这些对唐诗翻译至关重要。这些改动使得唐诗翻译的质量评估既有宏观维度,又有微观维度,更加全面、可信。
但是囿于篇幅限制,本文仅选取一种类型的唐诗进行验证,这无疑削弱了评估结论的可信度。显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纳入更多类型的唐歌进行研究。此外,本文所尝试的参数及各种译误的赋值过于复杂,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还需简化以提高适用性。
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论文的概述。陈述了豪斯模式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简要回顾了豪斯以及威廉姆斯对翻译质量评估方式的分类,以及豪斯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从不同角度对唐诗翻译的研究。第三部分详细介绍豪斯模式的理论基础、功能对等、参数设置、主要概念、操作程序及应用可行性等。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唐诗翻译的要素,包括语言要素、诗歌特征以及音律要素等的再现。第五部分将豪斯模式应用于唐诗翻译的评估。主要步骤包括选择文本、分析原文、比较译文与原文、评估翻译结果并列出最终数值。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总结了本文的发现及隐含问题,针对本文的局限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