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用胶属于生物医学特殊功能性胶粘剂,除了具有通常的胶接功能和力学功能外,还应具有生物医学功能。国际上把那些与人体生理环境(人体组织及血液等)相接触的医疗用品统称为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医用胶就属于其中的一种。目前最常用的医用胶是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CA)和纤维蛋白粘合剂(FS)。N-OCA/N-BCA是一种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由高纯度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N-OCA)与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组成。由于其具有的众多特性而广泛应用于肝脾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和烧伤科等科室,并且已被证实在上述组织器官中无毒性、无三致(致突、致畸、致癌)、无溶血、无热原性等。但是由于眼球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独特性,尤其是对各种理化因素刺激反应敏感而易受损伤,所以在眼科应用较少。本课题拟研究N-OCA/N-BCA用于小梁切除术后,对眼的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在眼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N-OCA/N-BCA用于青光眼及眼表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进一步评价N-OCA/N-BCA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粘合巩膜瓣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研究为N-OCA/N-BCA在眼科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眼科手术的改进和新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部分氰基丙烯酸酯用于小梁切除术眼组织病理学改变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N-OCA/N-BCA用于小梁切除术后,对眼的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在眼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N-OCA/N-BCA用于青光眼及眼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仿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制作动物模型,将N-OCA/N-BCA涂抹于小梁切除后的伤口边缘和巩膜层间,迅速将巩膜瓣展平粘贴到剖切床上。术后每日裂隙灯观察眼部情况并分别于3、7、15、30d行组织病理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角膜内皮细胞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和虹膜睫状体的超微结构,分别用502胶水、单纯剖切和缝线做为对照组。结果:N-OCA/N-BCA组在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眼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视网膜和虹膜睫状体细胞凋亡等方面均与单纯剖切组无显著差异;术后3、7、15、30d,N-OCA/N-BCA组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率均在93%以上,与单纯剖切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进而说明N-OCA/N-BCA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性;N-OCA/N-BCA组巩膜瓣于术后7d、15d尚未愈合,缝线组已经愈合,术后30d巩膜瓣的愈合相似于15d缝线组,术后7d、15d、30d,光镜下N-OCA/N-BCA组与缝线组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计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N-OCA/N-BCA组成纤维细胞于第15d开始逐渐增多,30d增生最为明显,缝线组于第7d开始逐渐增多,15d增生达到高峰。结论:N-OCA/N-BCA用于小梁切除术后,对眼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延缓巩膜瓣的愈合,初步证实其用于青光眼及眼表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第二部分氰基丙烯酸酯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和探讨N-OCA/N-BCA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粘合巩膜瓣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40例接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粘合组20例25只眼,用N-OCA/N-BCA(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N-OCA)/ 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粘贴巩膜瓣;缝线组20例28只眼,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比较两组术后反应、并发症、眼压、视力、视野等,观察结果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粘合组20例25只眼与缝线组20例28只眼相比术后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粘合组有3眼于术后1个月需要用降眼压药后使眼压维持正常,缝线组有2眼于术后7d出现眼压升高,1眼需要用降眼压药维持正常,另外1眼使用降眼压药无效后于术后第6个月进行了二次手术治疗。按照Kronfeld[1]分类方法,两组均以形成Ⅱ型滤过泡为主,粘合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4%,与缝线组的82.15%无显著性差异(P>0.05)。粘合组和缝线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16%和7.1%;粘合组早期滤枕形成弥散,缝线组早期滤枕形成不良发生率为14.3%;前房积血发生率为4%和3.6%;两组均无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手术前、后视力和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N-OCA/N-BCA(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N-OCA)/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粘合巩膜瓣安全、简便,可代替传统的缝线缝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缝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