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锦晖儿童歌舞作品与“五四”精神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r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锦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富于科学创新精神的音乐家。在二十世纪20年代,黎锦晖在科学地继承了民族民间音乐和近代学堂乐歌创作特点的同时,更是创造性地开辟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的新体裁。这些儿童音乐作品成为向少年儿童宣传五四新文化、进行美育和德育的生动教材。黎锦晖为儿童专门创作歌曲在中国历代儿童音乐教育中都是少见的,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黎锦晖的音乐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初,其音乐创作深受学堂乐歌的影响,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民族民间文化。面对五四前后音乐文化中西之争的论战,黎锦晖兼容并蓄,坚持着“中国音乐应以民族音乐为主,民族音乐应以民间音乐为重点”的音乐理念。这些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和特征都成为黎锦晖作品形成的根源。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家,黎锦晖准确握住了时代脉搏,将“博爱、民主、科学、创新”的五四精神融入到了儿童音乐创作中,让孩子们在歌曲中领悟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知识,在集体表演中形成团结的精神。这些创作理念在黎锦晖的儿童歌舞作品中主要通过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所表现。以往的研究者主要突出黎锦晖儿童音乐的美育功能,但是对其作品的德育功能提及甚少。其实黎锦晖对于“美”的追求,不是为了美而美,他追求着一种“以美育德”的理想,并通过作品中“五四精神”的内涵来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一种互动,让音乐德育功能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希望这种对于音乐德育价值的探讨,可以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给当代儿童音乐歌舞的创作提供参考意见,让儿童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并快乐健康的成长。
其他文献
人们对美和自然的需要与追求从未有过些许的停止和改变,这种信念成为人们创造和欣赏的内驱力,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的不断产生衍化,也使得人们将纤维艺术这一极具艺术魅力
期刊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析潘玉良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及产生原因;探究潘玉良的绘画艺术及成就,对民国时期女性艺术的发展,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期刊
学位
书名:《上海旧校场年画》张岚叶杨主编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编出版发行:文物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6月开本:889×1194 1/16ISBN 978-7-5010-3474-1目录:序(一)序(二)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