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南矶山水域三种底栖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鲶、黄颡鱼和乌鳢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三种底栖性肉食性鱼类,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鲶、黄颡鱼和乌鳢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随机采集三种底栖鱼类各50尾进行测量。鲶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185 L2.7261 (R2=0.8648)。黄颡鱼体重范围为10.69~58.43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599 L2.4872 (R2=0.9207)。乌鳢体重范围为14.23~394.86g,体长范围为10.15~32.45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326 L2.6492 (R2=0.9433)。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鲶、黄颡鱼和乌鳢(各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鲶、黄颡鱼和乌鳢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分别为36.36%、37.5%和25%,平均杂合度为0.2025、0.1161和0.1229。利用RAPD分析鲶、黄颡鱼和乌鳢(各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鲶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10个引物适合黄颡鱼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6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4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4.37%,遗传相似度为0.6232;未检测到适合乌鳢的RAPD引物。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水域的鲶、黄颡鱼和乌鳢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鲶、黄颡鱼和乌鳢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三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格局及其动态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研究区的空间特征及其景观要素的演替。选取2001年和2005年的银川市CBERS图像,提取研究区两个时期的景观类型,并选取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指数等景观生态指标,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景观斑块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
针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缓慢、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较低的现状,从物流主体、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物流环节阐述我国与国外先进物流模式的差距。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业发
以哈腊苏铜矿和萨鸟斯坎德多金属矿为例,研究在阿勒泰山区运用双频激电法进行快速找矿评价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的山区,双频激电法与时间城激电法相比具
本文从侵权主体、致害原因、受害主体、侵害客体等七个方面把环境侵权界定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和国家因过失或无过失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侵害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
利用湖北省21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EOF、REOF和小波分析对湖北省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周期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OF分析得到的前3个典型场可以很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荆江与洞庭湖区的分流分沙变化、泥沙淤积变化、水位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小,荆江分流加大;洞庭湖的泥
在银南地区,对几种进口优良苜蓿品种进行选育研究,把性状表现良好的美国朝阳苜蓿Jacklin用Iwaasa分层法将苜蓿分成三层(A、B、C),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A、B层生物量
教材分析:《松鼠》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说明文。文章运用描写性说明
采用DNS(3,5-二硝基水扬酸)比色法与直接滴定法测定高沸醇木质素中残留糖分的含量.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测试已知残留糖含量的木质素磺酸钙试样得到证实.实验结果表明,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对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起着关键作用。钉螺的孳生和分布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植被是钉螺孳生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因而研究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