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中的犹太性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自二战以来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犹太作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八部长篇小说以及四部短篇小说集。作为一名重要的美国作家,他获得过许多文学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以及普利策文学奖。马拉默德的文学作品中的题材、主旨、人物等构成成分都深深植根于传统的犹太历史、宗教、观念,以及文化当中,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散发出一股浓郁的犹太气息。他的作品主要以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尤其展示了东欧犹太人和美国犹太移民的历史遭遇和现实困境,这些小人物就类似于传统犹太文学当中的傻瓜式人物施勒密尔,他们多灾多难,渴望逃避过去,追求梦想的新生活,但在内心深处与他逃逸的传统无法分割,最终学会生活在一种自我禁锢的环境里,执着于良知、责任感、怜悯、和爱。本文主要结合马拉默德的《伙计》、《装配工》以及《新生活》来探讨其小说中的犹太性。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对构成犹太性的某个层面去进行文本阐释,所以就不能充分、准确地认识到小说中的犹太性。本研究主要是把文本放在犹太历史与文化的语境中去考察马拉默德小说中的犹太性。通过对马拉默德的道德观、独特的同化现象以及幽默地语言这三个层面进行文化解读,从而发现呈现在马拉默德小说中的犹太品性。犹太文化是马拉默德的创作源泉,也是帮助理解其作品深层次内涵的钥匙。不了解马拉默德作品中特定的文化内涵,便会极大的妨碍对其文本意义的准确破解以及对作家艺术创作的客观评价。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作家马拉默德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其次就马拉默德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继而提出本文的论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马拉默德的道德观,其中心思想就是忍受苦难,通过忍受苦难可以获得道德上的见识,从而实现道德上的转化。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犹太人作为一种道德的象征,并且这种象征意义使犹太人泛化成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人,这体现了马拉默德“每个人都是犹太人”的思想,它表明只有大家彼此都采取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的冲突才会得到控制,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局面。此外,追求新生活也是马拉默德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新生活不是指物质层面意义上的生活,而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生活。最后,对道德观的演化也作了论述。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马拉默德小说中的同化现象,在小说中的同化现象不是单向的,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在同化的过程当中可以相互影响,非犹太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同化犹太人,反过来,犹太人也可以同化非犹太人。事实上,马拉默德小说中的犹太人由于一些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并没有完全被同化。小说中犹太人物的不可同化性,折射出犹太人在历史同化过程中维护民族传统的抗争史。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小说中的犹太幽默。对犹太幽默的概念以及犹太幽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小说中的傻瓜人物施勒密尔,犹太幽默的双重格调,以及意第绪式的英语构成了小说的幽默品性。这些犹太幽默都来源于传统的犹太文化。第五部分总结全文,进一步加强说明犹太性在文学上的意义。在犹太文学当中,犹太性是指创作主体在其创作过程中对各种犹太要素进行特定加工运用从而在其文学作品中综合显示出的犹太气质,是一种有别于异质文化的犹太文化品性。马拉默德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洛丽塔》是世界文坛的一部经典之作,自出版以来因其不伦主题在评论界颇受争议,但同时也获得轰动性的成功。这部忏悔录式或回忆录式的小说以极其优美的语言和微妙的艺术手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发布消息说,2010年,内蒙古生产原煤7亿8665万t,比上年增长27.8%,增量超过1.7亿t,已跃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增量的9成来自地方煤矿。内蒙古煤炭工业局
期刊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先驱凯特·肖邦于1899年出版了她的代表作也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觉醒》。小说描绘了女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传统的、没有自我意识的家庭主妇成长为关注自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