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埋藏土壤中金属铜、铁和锌及其赋存形态在壁画地仗中迁移机理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壁画,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古代壁画上的内容复杂,信息丰富,对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古代壁画的结构主要由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组成,地仗层是壁画重要的组成部分,壁画地仗层又可分为粗泥层和细泥层。近年来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日益加剧,由于壁画与外部土壤环境相接触,导致外部环境中的重金属不断地向壁画地仗中迁移,其迁移主要以弥散作用为主。重金属Cu、Fe、Zn及其赋存形态在地仗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可直接对地仗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以壁画粗泥层和细泥层为研究对象,对Cu、Fe、Zn三种重金属及其赋存形态在地仗中的迁移机理进行探究,为保护壁画文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研究主要结论为:1.不同重金属总量迁移特性研究表明:1)金属总量迁移时间为60d,随着迁移时间的增加,金属迁移距离不断加大。重金属Cu在细泥层横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6cm,纵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7cm。在粗泥层横向纵向上最大迁移距离均为7cm;重金属Fe在细泥层横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7cm,纵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8cm。在粗泥层横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8cm,纵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9cm;重金属Zn在细泥层横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6cm,纵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7cm。Zn在粗泥层横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7cm,纵向上最大迁移距离为8cm。在三种重金属在纵向上的迁移距离大于横向,在粗泥层的迁移距离大于细泥层的迁移距离。2)根据重金属在壁画地仗中的浓度分布特性,分析对比Cu、Fe和Zn的迁移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金属的迁移量逐渐减小,在迁移达到60d时,不同切片层的金属含量不同。(1)Cu在细泥层横向距离1cm和6cm处,迁移量分别为3.854 g/(m~2·a)、0.485g/(m~2·a),纵向距离1cm和7cm处,迁移量分别为6.069 g/(m~2·a)、0.484 g/(m~2·a)。Cu在粗泥层横向距离1cm和7cm处,迁移量分别为4.567 g/(m~2·a)、0.345 g/(m~2·a),纵向距离1cm和7cm处,迁移量分别为5.723 g/(m~2·a)、0.632 g/(m~2·a)。(2)Fe在细泥层横向距离1cm和7cm处,迁移量分别为470.743 g/(m~2·a)、32.593 g/(m~2·a);纵向距离1cm和8cm处,迁移量分别为558.548 g/(m~2·a)、61.768g/(m~2·a)。Fe在粗泥层距离1cm和8cm处,迁移量分别为442.364 g/(m~2·a)、23.597g/(m~2·a),纵向距离1cm和9cm处,迁移量分别为540.423 g/(m~2·a)、45.754 g/(m~2·a)。(3)Zn在细泥层横向距离1cm和6cm处,迁移量分别为7.983 g/(m~2·a)、0.841g/(m~2·a),纵向距离1cm和7cm处,迁移量分别为8.835 g/(m~2·a)、0.874 g/(m~2·a)。Zn在粗泥层横向距离1cm和7cm处,迁移量分别为8.116 g/(m~2·a)、0.394 g/(m~2·a),纵向距离1cm和8cm处,迁移量分别为8.835 g/(m~2·a)、0.27 g/(m~2·a)。2.不同重金属迁移速率研究表明:由不同重金属迁移百分比对比可知,重金属在粗泥层横向迁移过程中,迁移速率为Fe>Zn>Cu;纵向迁移过程中,迁移速率为Fe>Zn>Cu。在细泥层横向迁移过程中,迁移速率为Fe>Zn>Cu;纵向迁移过程中,迁移速率为Fe>Zn>Cu。说明三种金属在壁画地仗粗泥层和细泥层的迁移速率基本一致。3.不同重金属各形态分布特性研究表明:1)在横向上,粗泥层中重金属Cu、Fe和Zn醋酸提取态含量均是先增加再下降,最后保持稳定。金属Cu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先明显降低后再增加,在50d左右达到稳定。重金属Cu的残渣态先降低后增加,最后保持稳定。金属Fe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含量缓慢增加后基本不变。金属Fe残渣态先明显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重金属Zn的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50d左右保持稳定。重金属Zn残渣态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细泥层中金属各含量分布规律与粗泥层相似。在纵向上,粗泥层和细泥层中重金属Cu、Fe和Zn各形态分布规律与横向上相似。2)在金属各形态之间转化稳定后,金属Cu和Zn在粗泥和细泥层横纵向上各形态占总量百分比均为: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醋酸提取态;金属Fe在粗泥和细泥层横纵向上各形态占总量百分比均为: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醋酸提取态。金属Fe在壁画地仗中主要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式存在,可还原态不稳定,对壁画地仗危害较大;重金属Zn和Cu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为主,可氧化态不稳定,对壁画地仗危害较大。
其他文献
装载机是土石方等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机械设备之一。在进行铲装作业时,其工作装置焊接结构部位常常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并存在许多焊接缺陷,因此最易发生疲劳破坏。对这些焊接区域选择准确的方法评估其疲劳寿命成为提升整机质量的关键。本文以LW900K型装载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装置建立刚柔耦合模型,并在添加实测销轴力与油缸位移条件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
学位
传统测绘技术的仪器设备以人工操作为主,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由于计算误差较大,容易影响观测和测绘结果的准确性。然而,数字测绘技术已显示出其全面的优势,特别是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完整性、丰富性以及图像测量的自动化和效率上。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测绘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原始地图数字处理技术是数字测绘技术的核心,在工程测量中应用越来越多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发展效益由高增长向高质量阶段迈进,物流产业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商品在地区间的流动效率,在整个市场经济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曲折,互联网技术高速跃进,物流相关产业技术得以积累,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物联网让虚拟和现实紧密交流,物流需求促使其他相关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在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趋势,由此引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模式快
学位
近年来,传统交通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智能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其具备的全面感知理解能力能够多方面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交通管理能力。交通目标检测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需具备良好服务于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的能力。因此,开发性能良好的交通目标精确检测模型是当前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9YFE0108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学位
车辆换道行为作为机动车的高频驾驶行为之一,很容易因驾驶人操作失误而引发交通事故,高速公路交通流环境下后果更加严重。而自动驾驶的出现对于降低换道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由于技术的制约,目前的自动驾驶上路试验集中于单自动驾驶车辆混入人类驾驶交通流中这一场景。研究基于这种新型混合交通流场景的自动驾驶换道行为很有必要,但是现有自动驾驶换道模型集中于换道车辆本身和目标车道后车两者,未能将换道场景中的其他车
学位
滑坡的检测与识别常常需要依靠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有一定风险。近年来,深度学习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而且在各行各业,凭借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在医疗,安防,智能监控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展现出来独特的优势。本文围绕深度学习领域的模型构建及参数选择问题,基于滑坡检测,总结了各种模型学习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运用图像的预处理,采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展开对滑坡图像的识别和目标
学位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活动,对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发展,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越发深刻,明确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观念,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产生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组织绩效,推动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本研究根据领导力的社会认同理论,考察运动员领导力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团队认同的中介与调节作用。采用运动员领导力问卷,组织认同感量表以及团队绩效量表对392名运动员进行调查,所得数据使用SPSS26.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员领导力(β=0.757,P<0.01),以及四个维度中的激励型领导(β=0.670,P<0.01)、任务型领导(β=0.725,P<0.01)、社交领袖型领导(β=0.7
会议
由于冲击夯震源能产生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记录,因此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然而击夯震源的振动周期性较强,会引起地震记录频谱失真,地震信号的能量只聚集于几个单频频点上。传统方法主要基于编码技术设置相应的冲击夯震源控制系统,该方法对冲击夯的机械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制约了冲击夯技术的推广与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冲击夯面波数据处理方法;利用震相识别技术提取冲击夯地震记录中的子地震记录,利用
学位
基于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构建模型,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25.0和AMOS 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团队情商对团队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团队认同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情绪规范、团队情绪互动分享、团队情绪评估协调和团队情绪认知四个维度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团队绩效;团队认同在团队情商与团队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