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ao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但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外延扩张,是基于对城市边缘区耕地资源的占用。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土地资源从农业用地变更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是资源重新分配和利用的过程。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农村土地城市化,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农村土地资源的损失,对于单个区域或整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角度,以生产前沿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不同研究区域的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研究如何使资源与效益的投入产出比最小化,分别对资源配置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对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的特点进行对比。二是分析制度环境对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影响。在DEA模型的基础上,将收集来的真实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受到的制度环境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建议。经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到结论是:制度环境变量对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有显著影响,不考虑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制度优势地区的效率会被高估,而处于制度劣势地区的效率会被低估。在本文中,对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采用三阶段DEA模型,选择影响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但不在主观可控范围内的因素,侧重考虑对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有影响的制度环境变量。测算得出制度环境变量对各地区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经环境变量调整后的各地区技术效率水平显著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说明制度环境变迁将有利于对西部地区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改善,其作用也最为显著。1999-2008年间,区域间流转技术效率差异明显,东部的技术效率水平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最后为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差异不显著,东部的纯技术效率水平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区域间流转的规模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值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但三大区域的效率值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都未达到最优规模。
其他文献
劳动力和土地是我国农村两大基本生产要素,但长期狭窄的空间配置使得二者达不到价值的真正体现。农村劳动力流转的不畅不仅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的提高,更加剧了原本就紧
我国耕地资源短缺,且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区耕地的65%左右。随着粮食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对中低产田粮食生产潜力的挖掘也越来越迫切,但是对
城市与乡村是区域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物质、能量、信息上的交换得到不断加深。城乡之间的关系又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区域关系,理想的发
农村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和土地撂荒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牧场是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基本生产单元,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能既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又保证牧民增收成为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借助农业部公
改革开放以来,奶类总量和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乳业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提高农民收入、拉动消费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乳业的高速发展,奶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促进农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动力之一。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农户对农业机械的投资在农机总投资中所占比重高达九成以上,是农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农民市场地位越显弱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日益成为社
所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一类别的农产品其生产者和经营者乃至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链条中所涉及到的提供方和利用方,自发地联合并进行民主化管理
<正>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这一次站在了前沿阵地——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这两大领域的创新,即将于2015年讨论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中长期规划。而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