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竖向荷载作用单桩变形和承载力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多年冻土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与复杂程度日益加大,桩基础以其具有较高承载力及对周围冻土较小的热扰动等优点在工程中的应用屡见不鲜。尽管人们在非冻土区对桩基有很深厚的实践积累,但是在多年冻土区由于桩基周围冻土性质的复杂性及设计理论的不完善,不可避免的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本课题以塔河-漠河输电线路新建工程为背景,对桩基在多年冻土中的承载性能、静载荷试验标准、破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研究桩基承载性能的最可靠方法是静载荷试验法,为此进行了现场灌注桩原位静载荷试验。在对试桩进行静载荷试验的同时对桩周冻土的温度与桩基施工前场地冻土的温度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桩周冻土是否回冻。两个批次(桩周冻土回冻前和桩周冻土回冻后)的原型试验得到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均为缓变型、桩顶沉降与时间对数关系曲线也没有发现陡降段。其中5#试桩桩顶荷载为2000kN时,桩顶沉降仅为2.3mm。其次,采用英国进口的核磁共振分析仪对取自漠河地区原状冻土(共4层)的未冻水含量进行室内实验。在实验时通过采用氮气加压模拟每层原状冻土受到的自重压力,得到了每层原状冻土在自重压力下温度与未冻水含量的关系。然后建立了冻土弹性模量与未冻水含量的关系。室内实验的结果为后续数值计算提供基础参数。第三,采用ABAQUS软件对现场灌注桩原型试验中的5#试桩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拟,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原型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改变桩长、桩径、桩体模量、桩体泊松比、桩端持力层内摩擦角、桩端持力层粘聚力、桩端持力层未冻水含量等参数获得各种工况下(共计29种工况)桩的荷载位移曲线,提出了影响多年冻土区桩基承载性能的主要因素。最后,由于锚桩钢筋被拉断,静载试验没有达到破坏状态,对5#试桩继续加载直至达到破坏,结果证明按照现行规范中静载荷试验沉降变形为40mm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存在问题。根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值与数值计算相结合提出多年冻土区桩基静载荷试验确定极限承载力的沉降变形值应与冻土温度相匹配,并肯定小于40mm。接着分析了桩基在桩端冻土温度为-2℃和-6℃时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在多年冻土中的破坏模式是三轴压-剪破坏。
其他文献
钢桥具有自重轻,跨越能力好,施工工期短,可回收利用等诸多优点,在近年来随着材料及建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被广泛地采用。而疲劳作为钢桥常见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近年来钢结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陕西省南部地区遭受了严重破坏,大量村镇建筑物损毁倾覆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结合村镇建筑震害情况,震灾区村民现有经济条件,寻求一
在煤矿环境与荷载的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劣化,部分柱出现严重损伤劣化,而柱是竖向承重构件,柱的破坏往往比其他构件破坏的后果更严重。为掌握钢筋混凝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电网的建设也得到了稳步发展。作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输电塔的风致破坏,不仅会导致供电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建设与生活秩序,而且可能会引
对结构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的要求提出了对结构模态参数进行自动识别的需求。目前发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均需要人工干预,由专业人员对中间结果进行判断,进而作出选择,才能完成
对于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是由于当今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危机引起的。因为混凝土结构风力发电塔架具有抗腐蚀性能强、稳定性能好、现场加工方便和维修费用低等方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极大的促进了基坑工程的飞速发展。为满足高层建筑、地铁系统的需要,基坑规模越来越大,深度越挖越深,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位于城市
板式转换结构在国内应用范围日益增多,但理论研究方面没有梁式转换结构成熟,机理研究也不够深入,而对于板式转换的双塔结构,深入的研究尚不多见。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板式转换双塔
随着地下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各种地下工程的兴建等,地表变形对上部建筑结构的危害不容忽视,传统的抗变形保护措施采用提高整体结构刚度或者被动保护措施等,不经济且无法从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具有良好的承载、限裂和耐腐蚀的能力,适合应用于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加固。TRC的这些优点使其在建筑结构中